当“夕阳红”遇上短视频善用进博会为重庆高质量发展蓄能把5G套餐选择权还给用户规范家长群,让教育回归本质每个人都要办好“自己的事”征稿要求警惕双11背后的“消费坑”人口普查新变化折射社会新发展别让语言软暴力割裂网络舆论场
第008版:评论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当“夕阳红”遇上短视频
善用进博会为重庆高质量发展蓄能
把5G套餐选择权还给用户
规范家长群,让教育回归本质
每个人都要办好“自己的事”
征稿要求
警惕双11背后的“消费坑”
人口普查新变化折射社会新发展
别让语言软暴力割裂网络舆论场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1 月 0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热点评析

别让语言软暴力割裂网络舆论场

戴先任

  “不会吧,不会吧,不会真有人……吧?”“您可真是了不得啊,我愿称您为最强!”“就这?就这?”……如今的网络世界中,类似言论正变得越来越多。这样的言论虽不带一个脏字,伤害却一点没有减弱。如果在网络上直接用脏话骂人,是一种网络硬暴力,“阴阳话术”就是一种软暴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能见到“阴阳话术”,有的无伤大雅,有的则如同是“软刀子”,对他人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而在网络空间,这种话术的运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更形成了一种“阴阳文化”,出现了“阴阳人”群体。相比于脏话,阴阳话术不带脏字,部分网民认为自己骂人有“技术含量”,用语文明。可“你们的爹知道你们这么孝顺吗”“这边建议您回炉重做呢”……这样的用语哪里是“文明话术”,分明是在“反文明”,是赤裸裸的网络暴力。

  网络直播的火热助推了“阴阳话术”的广泛传播。如媒体报道,一些主播为了提升人气,化身“阴阳人”,热衷使用所谓“钓鱼”“抽象”话语与网友对喷,在争议中博取关注。而一些网民辨别能力不强,把主播当偶像,容易受到网络的影响,把使用阴阳话术当时髦、当有文化,从阴阳话术的受害者变为传播者。

  言论自由是有边界的,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不能任由语言暴力横行。“阴阳话术”助长了网络戾气,扰乱了网络秩序,应该予以遏制。要规范网络亚文化,清理整治网络暴力,就不能让“阴阳话术”这把软刀子割裂网络舆论场,割裂健康的网络空间。对此,平台要尽好管理职责,加强对不良信息的管控,尤其要加大对直播间的治理力度。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必须不断提高信息的甄别能力和判断力,避免成为网络暴力的“帮凶”。只有铲除阴阳话术等网络负能量,才能打造健康的网络舆论场,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