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打造韧性城市取得可喜成就重庆建设山水城市应强化城市韧性何为韧性城市打造“空海地”一体化安全智能平台建设公园城市 实现三个跨越敢于作为勇担当 上下一心抗疫情黔江 新时代志愿服务绽放文明之花
第006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打造韧性城市取得可喜成就
重庆建设山水城市应强化城市韧性
何为韧性城市
打造“空海地”一体化安全智能平台
建设公园城市 实现三个跨越
敢于作为勇担当 上下一心抗疫情
黔江 新时代志愿服务绽放文明之花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0 月 2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家观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孟建民建议
重庆建设山水城市应强化城市韧性

  “重庆是山水城市,城市的建设规划设计应强化城市韧性理念,增强分级应对预案,以有效应对旱涝、洪水等极端天气对城市带来的影响。”10月2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孟建民在“2020韧性城市·第三届山水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表示。

  孟建民认为,韧性城市是能够抵御灾害、减轻损失,合理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的城市,能够从过往的灾害事故中学习、提升对抗灾害能力。

  在他看来,韧性城市系统与人体生命系统类似,人体系统有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对应城市韧性系统,包括信息系统、水循环系统、能源系统、生态系统、医疗卫生系统等。

  “未来城市在规划建设时,要强化‘韧’的理念,增强前期对灾害的预判和应对,以应对或抵御灾害对城市的影响。”孟建民举例说,医疗卫生系统发挥着重要的城市职能作用,是维持城市健康系统的关键。从全球来看,突发事件后,城市医疗系统都难以应对。这就需要建设者、设计师在设计医院时,考虑大量病患涌入时,及时调整功能布局和医疗流程。

  如何打造韧性医院?孟建民建议,韧性医院建设应秉承全周期、全要素韧性观,注重前瞻性、可变性、适应性。在前瞻性规划方面,初期就要考虑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灾害,并对风险进行分析;可变性设计则指在灾害应急与未来改造时提供功能转换的空间;适应性运维阶段,医院要注重在建设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积极应对外部冲击,不断学习、演进,逐步提高韧性能力。

  (文/记者 廖雪梅 杨永芹 图/首席记者 崔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