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九月二十七日,澄江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右一)介绍抚仙湖生态环境保护情况。记者 陈龙华 摄\视觉重庆 |
本报讯 (记者 陈龙华)云南省澄江市的抚仙湖拥有丰富的Ⅰ类优质淡水,如果按全国人口计算,相当于人均拥有15吨。如何保护好这一泓深蓝的湖?9月26日,在“2020全国党媒走进澄江市”启动仪式上,澄江市委书记孙金会表示,没有抚仙湖的Ⅰ类水质,澄江将一无所有,保护抚仙湖是澄江发展的前提。
作为全国蓄水量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抚仙湖流域面积674.69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16.6平方公里,蓄水量206.2亿立方米,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总量的9.16%,占全国62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I类湖泊水量的90%以上。如何保持抚仙湖的I类水质,澄江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确立了“环湖做减法,城镇做加法”的原则。
环湖做减法,澄江在2019年一次性启动抚仙湖一级保护区110米范围内生态移民搬迁项目,将4个镇(街道)14个村委会(社区)55个村民小组近6000余户2.2万余人搬出保护区。
以生态移民搬迁腾挪出的土地为发力点,澄江加大保护抚仙湖的减法力度,在全市加强退耕还林建设。同时,针对抚仙湖的一个主要污染源——农村面源污染,澄江坚决推动产业转型,传统农业转向观光农业,并关闭规模养殖业。
城市做加法,重点在加强污水处理。澄江的生活污水不仅全部通过管网进了污水处理厂,而且污水处理厂出来的水不能直接二次利用。这些水都经过管道再次流进中水处理厂,再经过无害化处理达到回用水标准后,方可输送到绿化、建筑、生态农业等二次利用网点。
而这些被二次利用的水,要渗透流进抚仙湖还要经过层层生态过滤,其中,环湖湿地就是一道重要的生态过滤屏障。2万多公顷的环湖湿地公园,将整个抚仙湖呵护在中心,也成为抚仙湖自由呼吸的“肺叶”,不断为抚仙湖供给新能量。
保持Ⅰ类水质的抚仙湖,如何转化为澄江人的“金山银山”呢?孙金会表示,产业配套一定要“门当户对”,依托这深蓝的湖水,澄江将全力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国际健康养生城市和国际会议中心城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