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虽重在当下,但也要谋于长远。“贫困帽子摘了,攻坚精神不能放松。”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发扬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仅要脱贫,而且要致富,继续在致富路上奔跑,走向更加富裕的美好生活。由此可见,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衔接“脱贫”与“振兴”,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之举,必须加以重视。
今年以来,战贫叠加战“疫”,挑战前所未有。面对新问题新情况,我们必须理清思路,拿出新的办法,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基础上,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如何统筹?首先要让二者相互交融、相互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并不是割裂的两项工作,其目标指向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实现共同富裕。脱贫攻坚包括产业扶贫、人才帮扶、文化扶贫、生态扶贫等,乡村振兴包括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等,前者可以为后者奠定坚实的基础。举个例子,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经验,也是乡村振兴的持续动力。产业扶贫的政策和机制,都可以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之中。整理好、利用好这些经验,有利于增强内生动力,推动产业再升级,让村民再上致富新台阶。
其次,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农民都是主体。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越是关键时刻,人的作用就愈加凸显。持续激发村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帮助村民实现从“要我富”到“我要富”的观念转变,不仅能提升脱贫结果的稳定性,更能使乡村振兴获得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职业教育等方式,提升农民能力素质,促进传统农民向现代职业农民转变。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农民依靠自身力量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推动专业化市场化组织介入,引导农民利用“互联网+”等模式,拓展增收空间。
没有脱贫攻坚,就没有乡村振兴;乡村不振兴,脱贫攻坚就不可能巩固。传递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交接棒”,持续营造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才能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