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智博会成果倾力打造“智慧名城”?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三个维度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现实获得感
第015版:思想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如何用智博会成果倾力打造“智慧名城”?
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三个维度
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现实获得感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9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话

如何用智博会成果倾力打造“智慧名城”?

本报记者 侯金亮 见习记者 朱涛

    蔡之兵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

    卢阳春 四川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理事、成都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

    朱旭森 重庆社会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编者按

  在刚刚闭幕的智博会上,打造“智慧名城”成为一大热点。在线上重庆“智慧名城”展馆,众多智能“黑科技”纷纷登台亮相,丰富的智慧生活展示精彩纷呈。当前,智博会成为重庆打造“智慧名城”最重要的动力源、信心源。怎样借智博会东风勾画“智慧名城”新图景?本报专访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蔡之兵,四川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理事、成都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卢阳春,重庆社会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朱旭森。

  因“智”而兴

  用智慧成果赋能城市建设

  重庆日报:您认为众多智能“黑科技”亮相本届智博会对重庆加快建设“智慧名城”有什么意义?

  蔡之兵:在本届智博会亮相的“黑科技”之多、参展的企业之多、合同签约的规模之大,对重庆加快建设“智慧名城”至少有两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方面,有益于向外界展示重庆在建设“智慧名城”领域的优势地位,加快重庆成为全国建设智慧城市风向标的进程。大量“黑科技”的持续涌现充分展示了重庆这座城市的吸引力,极大提升了重庆城市印象中的科技和智慧属性比重,有益于重庆打造和提升“智慧名城”品牌的知名度。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吸引越来越多的力量直接参与建设“智慧名城”,并且智博会上大量“黑科技”的出现能够直接激发普通民众对智慧城市的兴趣,这会显著降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难度,从而加快建设“智慧名城”的速度。

  朱旭森:由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黑科技”加速迭代更新,本届智博会有上百项“黑科技”闪亮登场。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必然趋势,它是新技术变革与城市发展的共同产物,其本质是用技术的手段赋能城市,形成智慧高效、充满活力、精准治理、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发展新形态和新模式,从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为市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5G、物联网、生物识别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众多新科技的出现及推广应用,赋能城市基础设施、产业融合、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广泛场景,会加快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城管、在线教育等业态的发展,也会促进一大批人工智能、大数据服务等创新型企业成长。“黑科技”正逐步从微观、中观、宏观的各个层级助推“智慧名城”建设。

  重庆日报:当前重庆推进“智慧名城”建设,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需要突破的瓶颈?

  蔡之兵:当前重庆推进“智慧名城”建设的优劣势可以归纳为“三长三短”。“三长”指的是重庆在推进“智慧名城”建设上的先发优势日益稳固、品牌优势逐渐成形、基础优势正在夯实。先发优势日益稳固指的是由于重庆建设“智慧名城”的前瞻性、系统性和精准性,使得重庆在建设“智慧名城”领域已经形成了相对于其他绝大多数城市的先发优势。品牌优势逐渐成形指的是重庆依托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这一世界级品牌,不仅能够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同时还可以持续引进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企业、研究机构等优质资源,这无疑会显著增强重庆“智慧名城”的发展实力。基础优势正在夯实指的是重庆目前已经在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理念、产业支撑、技术研发、企业培育、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形成了比较雄厚的基础优势,如获批建设全国首个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三短”是指重庆在推进“智慧名城”建设上技术优势有待加强、规模优势不够强大和建设速度仍需加快。

  朱旭森:近年来,重庆深入落实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大力促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和“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加快形成,建设“智慧名城”的优势更加凸显。在基础设施方面,重庆已建成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重庆数据中心、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等,为“智慧名城”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性支撑。在产业集聚方面,有重庆智谷、两江智慧体验园、西部(重庆)科学城等,集聚了3000多家大数据智能化企业,具备良好的智能产业发展基础。在技术研发方面,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华为等大批行业领军企业争相进驻,纷纷设立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两江人工智能学院等相继成立,助推重庆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发展。此外,推进“智慧名城”建设的顶层设计不断优化,探索“云长制”等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措施日益完善,都有助于加快推进“智慧名城”建设。但同时也面临重大创新基础设施平台还不多、智能类学科建设和创新研发投入保障不够有力、大数据智能化方面的高端创新人才仍不足等瓶颈制约。

  因“智”而乐

  让智能化为生活添彩

  重庆日报:在“智慧名城”建设中,如何将智能化成果更广泛应用于生活,实现智慧生活全民共享?

  蔡之兵:一要让人民群众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安全和便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医、食、住、行、娱、养等各个场景加快普及智能化设备,如看病拥堵,可通过智能医疗系统统筹协调医疗资源;交通情况发生变化,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能够自动调整红绿灯时间等。二要让人民群众与政府沟通办事的渠道越来越通畅。要继续对政府内部部门权限和审批程序进行高度整合,进一步提高“渝快办”的系统集成力度和深度,尽量让企业和人民群众不出现一次办事难的现象。三要大规模应用比较成熟的智能化技术,优化生产方式。要加大智能化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和普及力度,以产业链为对象、以产业园区为单元、以大中型企业为龙头,全方位推动制造系统的智慧中心建设速度,实现对整个生产环节的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预测和智能决策。

  卢阳春:一是充分挖掘大数据智能化的商用、政用和民用价值,进一步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让各类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智慧服务。二是加快推进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云平台、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智慧生活全民共享的发展基础。三是发展新业态,以市场为导向催生更多智能化新产品、新模式、新职业,营造智慧生活全民共享的良好服务环境。四是通过重点建设一批数字化促进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使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成为智慧生活全民共享的重要支撑。五是鼓励和支持科学家、企业家特别是青年才俊创新创业,为智慧生活全民共享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人才和法治保障。

  重庆日报:社会治理智能化是本届智博会讨论的热点,也是建设“智慧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您认为该如何加快推进重庆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

  卢阳春:社会治理智能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途径,需要从硬件和软件、思维和手段、公共服务供给方和需求方等多个方面推进。当前,包括重庆在内的多个城市和地区,较为普遍地在社会治理智能化的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加快推进速度,成效也较为显著。大部分地区都建设有大数据中心、门户网站和手机App等多种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但是,这些社会治理智能化硬件和软件设施的使用效率还需要提升。比如,目前社会治理智能化服务平台,需要较为复杂的操作程序,对于老年人使用不太方便,要加快开发语音交互功能,降低使用难度,提高老年人的使用便捷程度。此外,要进一步整合社会治理智能化服务平台和资源,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朱旭森: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既是智能化应用的重要方向,也是建设“智慧名城”的重要内容,实现了体制创新、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有机融合。近年来,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方面,重庆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其中,“大城智管”就很好地体现了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内在要求,统筹推进市政设施、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城管执法等业务智能化应用,对促进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发挥了积极作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继续聚焦市域综合治理一体化、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化等重点,构建城市管理精准感知网,打造新一代智慧交通服务体系,健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综合体系以及智能化城市应急体系,切实提高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智”在必胜

  提速“智慧名城”建设

  重庆日报:围绕“智慧名城”建设,重庆该如何借助大数据智能化的强大力量,加快建设绿色智慧城市?

  卢阳春:绿色智慧城市对智慧城市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智慧城市建设要走绿色可持续、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环境友好型道路。重庆在推进一二三产业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进程中,还必须同时注重其节能减排成效,注重循环经济发展。通过统筹推进绿色发展和智慧发展,注重两个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提升,加快建设绿色智慧城市。同时也要借助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峰会这一重要交流合作平台,借鉴欧洲发达城市的典型经验做法,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完善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制度、产业政策,充分应用云计算、5G、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建设环境优美、服务配套完善和邻里关系和睦的生态居住区,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

  朱旭森: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是“智慧名城”建设的题中之义。在技术创新涌动和互联网思维驱动下,各地正积极探索更加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推进更为精准精细的生态监测,让绿色环保、绿色生活融入日常。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及物联网等技术,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可实现信息共享、多类监测、多维度数据分析,为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监管等提供有力支撑,不断提升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共享出行、无纸化办公、旧物垃圾回收、手机种树等绿色生活服务模式正借助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得以规模化推广,助推绿色智慧城市建设。智能制造是发展绿色制造的重要途径,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正在加速融合,在促进绿色发展和绿色经济转型方面发挥叠加作用,这些应该成为重庆借助大数据智能化力量建设绿色智能城市的重要方面。

  重庆日报:智博会已经成为重庆的一张响亮名片。接下来重庆该如何进一步借助智博会这一平台提速“智慧名城”建设?

  蔡之兵:未来重庆提速“智慧名城”建设,需要坚持顶层谋划决定高度、中层布局打造速度、底层研发夯实厚度的发展思路。一要坚持顶层谋划决定高度。做好顶层设计与发展规划,从整体上提供智慧城市系统的发展思路和建设智慧城市的统一标准。二要坚持中层布局打造速度。加快智慧城市建设速度,既要加快对现实城市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智能化普及速度,也要从数字城市的维度加快感知层、应用层,网络层和处理层的系统构建和优化速度,加快促进现实城市和数字城市的深度融合,极大提高整个城市的智慧程度。三要坚持底层研发夯实厚度。始终坚持将培育和引进专业人才、培育和引进行业头部和隐形冠军企业、培育和引进支柱性产业、培育和打造数字经济示范园区作为夯实建设智慧城市基础的主要内容。

  卢阳春:智博会既是科技交流的盛会,也是思想碰撞的盛会,是重庆对外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已经成为重庆的一张响亮名片。提速“智慧名城”建设,要围绕重庆未来构建智慧城市的“135”架构体系,建设1个城市智能中枢,夯实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标准评估和网络安全3大支撑体系,发展民生服务、城市治理、政府管理、产业融合、生态宜居5类智能化创新应用。切实推动智博会上亮相的智能科技在重庆的产业发展、政务服务和社会民生各领域的相关研发成果落地落实,在智慧产业的应用和发展方面为全国其他城市做好示范。这不仅有利于科技创新成果进一步汇聚重庆智博会,也有利于提速重庆“智慧名城”建设。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