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多一些“效果意识”释放“购物车”里的消费潜能用小餐桌带动大文明“全脑开发”贩卖的是教育焦虑巴掌田如何变成“黄金地”为城市营销打造专属IP
第014版:评论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投资多一些“效果意识”
释放“购物车”里的消费潜能
用小餐桌带动大文明
“全脑开发”贩卖的是教育焦虑
巴掌田如何变成“黄金地”
为城市营销打造专属IP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8 月 2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众议

用小餐桌带动大文明

    漫画/乔宇

  编者按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今天,我们摘编了几篇读者来稿,一起探讨如何以有效举措治理餐饮浪费行为,用小餐桌带动大文明。

  制止浪费的托底之策

  张全林

  破除讲排场、比阔气等陋习,念好“浪费可耻”的紧箍咒,改变“自己掏钱、丰俭由我”的错误观念,除了教育倡导之外,还需要强化制度约束。加强立法,强化监管,才是制止餐饮浪费的长效保障。

  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遏制浪费行为,效果才会更明显。通过立法,从源头上着手,建立起不敢、不能、不想浪费的长效机制,包括建立节俭用餐激励机制、铺张浪费惩戒机制、节俭消费监督机制等,把浪费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能在全社会涵养节俭的氛围。

  我国现行法律中虽然有一些关于制止浪费行为的原则和要求,但都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完善立法,应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作出全面细致的规定,为执法和监督提供充分的依据。反浪费立法,应确立“公款浪费入罪、私人浪费罚款”的基本原则,对公款浪费要严格追究法律责任,对普通消费者的浪费行为,宜采取罚款的方式。从制度上遏制铺张浪费,形成不敢浪费的惩戒机制,才是制止浪费的托底之策。

  党员干部要带好头

  翁雪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这个问题上,尤其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好头打好样,让浪费可耻节约为荣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到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实践证明,只要党员干部带头作表率,发挥“头雁效应”,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制止餐饮浪费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形成合力,包括政策宣传、政府机关人员的带头、行业协会的提倡推动、餐饮企业的有效参与、消费者的实际行动等等,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党员干部的示范引导,是其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光讲大道理是行不通的,说一千遍不如以身作则行动一次。告别“舌尖上的浪费”,弘扬勤俭节约美德,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节约,从自身做起、从小事抓起,践行“光盘行动”,产生上行下效的积极效果,进而带动全社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多出好点子 不搞花架子

  刘江

  治理餐饮浪费行为,关键是拿出有力有效的举措。为此,重庆的餐饮行业和企业想出了很多新招式:推出小份菜、拼盘菜,精准满足食客需求;根据剩菜特点,向顾客提供再加工技术指导,引导食客打包剩菜……这些办法立足实际、切实可行,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在点滴之间推动着全民节约习惯的养成。

  餐桌上的浪费,一方面是有些食客爱讲排场,拿浪费撑“面子”;另一方面和食客码不准菜量有关。拿重庆人爱吃的江湖菜来说,由于盘子大、分量足,很多时候“点得多、吃得少”。餐饮企业不妨多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推出更多贴心做法和节约延伸服务,既可从源头上减少浪费现象,也能提高服务品质,形成商家的持久竞争力。

  杜绝餐桌上的浪费,需要多出好点子,但不能搞华而不实的花架子。最近,有的地方就冒出了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某餐馆将适量点餐纳入服务员月度考核,发现客人餐后桌上有剩菜将扣分;一家餐厅推出“称体重点餐”模式,食客根据体重选择套餐,搭配食物热量配比……这些做法的本意是提倡节约、减少浪费,但过于机械化,听起来更像是在制造噱头,很难在实际中操作和推广,消费者也不会买账。让厉行粮食节约、反对食品浪费成为人们的习惯,不妨多听听消费者的意见,想出更多接地气、有实效的好办法。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