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要严格把好选人用人政治关、廉洁关、能力关。这为牢固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不断提升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要深学笃行,严格把好选人用人的“三个关口”,切实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激励广大干部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
严把“政治关口”,做到绝对忠诚。政治要求是对干部最核心最本质的要求。选用干部首要标准是“政治品格要过硬”。一是理想信念做到“红旗高扬”。理想信念对政党而言是精神旗帜、对民族而言是精神动力、对个人而言是精神之钙。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作支撑,精神上就会空虚、政治上就靠不住,更谈不上对党忠诚。有的干部对党不忠诚不老实,表里不一,阳奉阴违,欺上瞒下,搞两面派,做两面人等,这些都是理想虚化的表现。选用干部,要引以为戒、看清认准、严把起点,切实让信仰坚定、定力过硬的干部走上岗位。二是政治立场做到“固如磐石”。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政治头脑是否清醒、政治立场是否坚定,是衡量其能否担当大任、肩负重托的首要标准。选用干部,就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切实把政治立场坚定的人选上来、用起来,绝不能在政治上犯糊涂、出问题。三是执行规矩做到“雷打不动”。讲规矩是党员干部对党忠诚的重要检验。选用干部,就是要把那些坚决落实“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等要求的人选用起来,确保干部队伍人人做到党中央发出号召坚决响应、作出指示坚决执行、赋予任务坚决完成。
严把“廉洁关口”,做到一身正气。廉洁历来是为官从政之德,也是成长进步之要。把“廉洁关”作为选用干部标准之一,既是对干部的保护和提醒,也是永葆优良作风的关键所在。一是修身要做到一个“静”字。分析一些党员干部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根本一条就是欲望所困,利益面前迷失本性、腐蚀面前丢失党性、诱惑面前缺失人性。“贪”字近乎“贫”,“婪”字近乎“焚”,纵“欲”者终将被“贪火”所焚、一贫如洗。选用干部,一定要多听群众口碑、多看群众评议,切实把那些能修身养性、静心克欲的人用在领导岗位,鼓励大家面对权位名利不强求、苛求、索求,保持平常之心、清静之气。二是用权要做到一个“公”字。正所谓“权为民用,纵然是清风两袖,自当流芳百世传佳话;利于己谋,即便有豪宅千顷,也会遗臭万年殃后人”。可见,对领导干部而言,用公权时做到公心为本、公正为准、公开为重、公论为上是十分重要的。选用干部,一定要把那些“人民的勤务员”选准、看好、用起来,坚决把那些以权谋私、用权寻租的私利之人踢出干部队伍。三是家风要做到一个“纯”字。家庭是国家和社会组成细胞,家风则是国家和社会风气缩影。家风纯正,就会成为修身齐家“助推剂”;家风败坏,必然成为腐败堕落“催化剂”。选用干部时,要将其作为准则之一,就是要把那些能立好家规、管好家人、带好家风的干部用到更高领导岗位上,激励干部坚决摒弃物质至上的溺爱补偿心理、放任纵容的狭隘亲情观念,做一名既能关爱家人、又能理清公私的好干部。
严把“能力关口”,做到本领高强。能力是干部被选中、重用的金字底牌。能力强、品德好,才能走得稳、走得远。选用干部关键标准是“能力要过硬”。一是攻坚之事做“顶梁”。对干部而言,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领导干部要坚决做到“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那种“只要不出事、宁可少干事,只要不违规、宁可不作为”的干部就会被快速淘汰。选用干部时,一定要把遇到矛盾不怕、碰到问题不推、见到难题不躲的人用起来。同时也要及时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使其打消顾虑、卸下包袱,振奋精神、砥砺前行。二是工作实绩做“状元”。“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鲜明地把“实绩突出”作为好干部的标准之一,抓住为官从政根本,切中干事创业要害。以往有些干部热衷搞自我设计,把创造政绩与个人名利掺合一起,一味盯着位子干工作,打个人印记、贴个人标签,要么患得患失、急功近利,要么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这种好大喜功的“浮躁病”严重影响了社会改革发展。选用干部,就是要把那些在职责面前不耍滑头、工作面前不争彩头、荣誉面前不抢镜头的“老实人”用起来,激励全体干部把“艰苦不怕吃苦、实干创造实绩”当作成长信条和进步动力。
(作者系大渡口区人民武装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