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校“爱心团队”志愿活动 |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教育工作者要在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重庆市南坪中学校校长刘平兴表示。
作为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德育示范学校、重庆市家长学校示范校,重庆市南坪中学校(以下简称“南坪中学”)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秉承“培育幸福的人”的办学理念,围绕“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一方面在所有教育教学环节中培养师生幸福观,学会享受幸福、传递幸福;一方面立足幸福素养课程体系,从思政教育课程化、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家校携手共育创新化等方面持续发力,积极探索构建序列化、主题化的“大德育”工作体系,营造出“充满幸福感”的教育环境,培养能够创造幸福、拥有幸福和传递幸福的人。
打造“金课”
让所有课堂肩负起育人功能
在南坪中学高一·四班,一堂名为“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的“政治生活”课开展得有声有色。
“除了通过居委会和村委会参与基层民主管理,联系生活实际,还可以参与哪些民主管理活动?”讲到公民参与基层民主管理方式的时候,段枫老师围绕政治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让教学内容回归学生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
“参与家庭事务的民主管理。”“还有参与班级事务、学校事务的民主管理。”……学生纷纷发言,课堂顿时变成了一个思维碰撞的舞台,这进一步将民主管理、公共参与的种子埋在学生心中。
特别是南坪中学于2015年9月成立的学生视导队,如今已是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学生对学校办学的知情权、评议权和监督权。
创新教学方式,将“思想政治”这一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南坪中学实施党建特色项目“中学生思政教育课程化”的精彩实践。
“打造‘金课’,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将实事求是的精神与构建特色项目有机融合,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学校校长刘平兴说。
为此,学校从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实践路径、实施步骤、保障措施和预期效果等维度出发,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德育课程常态化开展、特色课程全方位育人、党课团课示范性引领、文化建设品质化提升等五大实践路径为依托,把思政教育元素融进各类课程中,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打造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金课”。
学校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例如,组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基于会唱歌、会阅读、会游泳等“五个人人会”,开展特色活动;发挥共青团组织作用,做好班级团组织、党课体系等建设……让各门课程都肩负起育人功能,发挥育人功效。
不断挖掘思政“金课”新的生长点,南坪中学不仅增强了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是将思政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落到了实处。
从心开始
积极引导优化学生心理品质
时光回到去年11月20日,南坪中学开展了《生命之旅》——积极心理与生命教育主题活动。
“我们来做一个名叫‘进化论’的热身活动,需要大家用姿体扮演4种不能进化阶段的角色。第一个角色是‘鸡蛋’……”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李伟以热身活动“进化论”拉开活动序幕,学生通过划拳方式进行“进化”或“退化”。
引入氛围后,李老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设计好的A4纸卡,每张卡对应一个年龄点和具体发生的事件,设计一段丰富人生,并将卡片放到提前设置好的生命线的对应位置。
此时,每个小组分别选出体验者、亲人和朋友,全组组员在体验者带领下,选取一条非本组设计的生命线体验,而李老师则引导这3个角色分享不同感受,台下的同学也热烈回应台上的同学。
“这次活动采用集中展示和零散专题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从积极心理的角度引导学生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建立积极、弹性的生命态度。”李伟说。
在南坪中学,类似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很多。
国家的发展本质上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离不开心理健康。南坪中学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多途径、立体化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发展,加强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如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中,南坪中学在初一年级开设有心理健康活动必修课,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幸福素养课程体系建设规划,并开设心理电影赏析选修课、高中生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选修课,将教育戏剧、音乐治疗、绘画治疗等表达性技术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拓宽了心理健康课实施空间。
事实上,南坪中学打造蕴含心理健康教育价值与功能的“软硬件”,锻造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立心理健康排查机制、健康教育常态化管理制度、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五项措施,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体验和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动机、情感、兴趣、意志等方面的积极引导,优化学生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家校合作
同心同行促进学生向阳而生
今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学生的假期生活。南坪中学爱心团队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倡导,借助线上直播、云课堂、微信、慕课等平台,对学生展开作业辅导、线上互动、心理关怀等,帮助学生克服“宅家”期间的困难,平稳度过那段学习时光。
这是爱心团队用心、用爱呵护学生成长的一个缩影。
自2014年成立以来,这个由1000余名学生家长、学校教师、爱心学生、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团队,秉持“自足、感恩、善解、包容”的志愿者服务精神,义务开展了周末陪伴、校外实践、作业辅导、慰问孤老等活动,构筑了一个和谐、友爱的“爱心之家”,构建起了一个“家校共同体”,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和有机延伸。
南中人始终认同,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校共育”是“素质教育”培养模式的组成内容之一,家校共育在于充分发挥好家庭、学校的作用,凝聚教育合力,营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共同把孩子培育好。
为架起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南坪中学采取“校内常态陪伴,校外实践参与,专业服务咨询”的举措,推进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相融合,积极推进“爱心团队”“泽润心田”积极心理团辅、“静待花开”亲子阅读、“红岩教育基地”和“幸福携手”微讲座五大品牌活动,产生更大的育人效应,让亲子之间更添幸福感。
此外,南坪中学重视专业师资的培养,形成以专业家庭教育指导师和心理咨询师为主体,以全体班主任和家长志愿者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工作机制,形成科学化、系统化、模块化家庭教育指导课程体系,为学生解惑,为家长解忧,为教学助力,促进孩子成长和家庭和谐。
十几年对家校共育的不懈探索,南中人积累了丰富的家校共育经验,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也让学校在今年5月获得第一批“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荣誉称号,是南岸区唯一一个获得此项荣誉的单位。
“今后,学校还会聚拢、优化更多的家校共育资源,努力构建学校组织、家长参与、社会支持的‘三位一体’家校共育协同育人体系,营造一个让学生生命拔节的教育园地,让学生幸福成长。”刘平兴说。
何霜 张骞月 图片由南坪中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