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扩大线上消费要补齐“三大短板”乡村“铸魂”行动要在精心精准精细上着力推动文化旅游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最大的爱好是读书加快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
第008版:思想周刊
上一版   
着力扩大线上消费要补齐“三大短板”
乡村“铸魂”行动要在精心精准精细上着力
推动文化旅游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最大的爱好是读书
加快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7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基层观察

乡村“铸魂”行动要在精心精准精细上着力

罗跃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作为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精神激励、智慧支持和道德滋养。近年来,我市全面推动农村思想道德教育、优秀乡土文化挖掘传承创新、乡村文化供给优化升级、乡村移风易俗“四大行动”,乡村文化振兴取得了积极成效。乡村“铸魂”行动,切实提振了群众精气神,需要在精心精准精细上接续用力,久久为功。

  乡村“铸魂”行动,离不开精心组织、凝心聚气。要把加强思想引领作为第一要务。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振兴乡村文化,要立足新时代乡村现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乡村振兴的最大公约数。要把深化宣传宣讲作为有效方式。充分结合村民居住分散、文化程度不高等实际情况,组建“土专家”“百姓名嘴”“五老宣讲团”等,采取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院坝会、赶集、“村村通”、流动志愿者服务队等方式深入群众宣传宣讲。组织党员“一对一”结对帮扶建卡贫困户,走村入户开展智志双扶。如在疫情防控期间,巴南区的“背兜宣传队”“小喇叭”“宣传车”“红袖标”等做法在加强政策宣传、有效引导群众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要把强化典型选树作为重要手段。充分发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拓展和构建乡村文明新风时代内涵,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儿媳”等评选活动,形成“好人受尊重,好人有好报,好人得实惠”的良好社会氛围。

  乡村“铸魂”行动,离不开精准施策、补齐短板。要在硬件基础上进一步夯实基础。把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综合文化服务能力作为乡村“铸魂”行动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新建或改扩建基层文化广场、乡镇综合文化站,大力扶持农家书屋等,为促进基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奠定坚实基础。要在软件服务上进一步提档升级。大力推进公共文化资源重心下沉,一方面充分整合各类群众文化资源,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产品力度,统筹开展送文化下乡、队伍培训等公共文化服务,增强广大农民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另一方面,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为基层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提供绿色上网空间创造条件。

  乡村“铸魂”行动,离不开精细管理、因地制宜。要发挥村规民约善治作用。在加强村规民约建设方面,巴南区姜家镇将“德法相伴”、移风易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内容作为村规民约重要内容,通过持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从而引导乡村新风、凝聚乡民人心、提升治理水平、完善自治体系,建设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现代乡村社会。要加强文化传承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巴南区姜家镇把舞龙非遗文化传承保护放在重要位置,积极参加“我在重庆学非遗”等重大文化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舞龙文化已内化为姜家群众的精神内核。要促进文旅融合发展。自去年以来,我市举办了“晒旅游精品·晒文创产品”大型文旅推介活动,让外界对山城的认识更加立体厚重,更添文化底蕴。各个区县、镇街要借助第二季“双晒”东风,通过当地领导干部直播推荐等形式,晒出好山好水好文化、晒出当地人的“精气神”,提振群众的文化自信,从而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进一步提质发展。(作者系巴南区姜家镇人民政府镇长)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