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涉及铁路提单的物权纠纷案宣判交易各方均应在铁路提单上背书“名嘴”进基层 宣讲接地气街边创意彩绘增添城市魅力重庆市育仁中学 仁爱铺就成长路 踏梦前行育英才碧桂园“阳光粉笔计划”:图书“漂流”进永川 爱心传递不停歇
第008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全国首例涉及铁路提单的物权纠纷案宣判
交易各方均应在铁路提单上背书
“名嘴”进基层 宣讲接地气
街边创意彩绘增添城市魅力
重庆市育仁中学 仁爱铺就成长路 踏梦前行育英才
碧桂园“阳光粉笔计划”:图书“漂流”进永川 爱心传递不停歇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7 月 0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市育仁中学 仁爱铺就成长路 踏梦前行育英才

  近日,一场以“我们的节日·端午”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在重庆市育仁中学(下称“育仁中学”)开展得如火如荼。学校利用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设计了知识问答、寻根溯源、手包粽子、品尝分享等系列活动,给予学生知识、情感、技艺、感官的全方位教育体验。

  育人之本,德育为先。一场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折射的是育仁中学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仁爱教育理念。

  “新时代教育要培养的是面向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民族和家国的未来。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成长的根本规律,也是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要求。”校长许开忠强调。

  仁爱教育

  赋活人生底色基因

  “一个国家的强盛是教师在讲台上完成的。”教育深刻影响着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核心素养如何契合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关键期?新时代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面对时代的叩问,育仁中学回归创办者爱国将领冯玉祥“作育怀仁之英才”的教育初心,以”仁爱”教育为突破口,探寻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核心素养培养的融合点。

  走进育仁中学,将军铜像、文化橱窗、亭台楼阁别致优雅,立足校本特色的将军路、将军广场、冯玉祥诗书画院特色十足,一景一品与青春活力的校园碰撞出“仁者乐山、里仁为美”的文化韵味。

  如果说外在环境是育仁中学仁爱教育的气质,那么根植于师生心中、贯穿学校育人全程的理念文化、管理文化、行为文化则是其内核所在。

  学校围绕“仁爱”文化,建构涵盖个体、家庭、社会、国家、自然五个维度,包括自律修养教育、家庭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在内的仁爱品格素养教育体系。

  例如端午节期间的一堂英语课。学校老师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录像、动画等,给学生营造一个直观、生动的氛围,让学生结合传统节日对话,探索节日专有名词的多样表达等,在中外文化交融的情境中植入尊亲敬长、友爱和平的仁爱教育。

  除了紧抓课堂这一核心阵地,育仁中学的活动课程也颇有特色。“爱心长跑”、“爱心接力”、“寻找身边的道德细节”等,打通仁爱教育在校外、邻里、个人成长等方面的纵深空间;“创学校环保基地”、“创家庭环保主人”、“创社会环保卫士”为主题的环保活动,让仁爱教育的边界由身边拓宽到广阔的自然;“饮水思源”主题活动,通过征文比赛、爱心家庭作业、演讲比赛等手段,引导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他人的帮助之恩、祖国的孕育之恩;随机事件借用来自家庭、学校还是社会的所有偶发事件,紧抓其中的教育契机,让教给“学生的一切都是课程”……

  涓涓细流,可汇江海。学校通过反复实践和体验,让知识、智识及德行内化于师生心中,汇聚成推动学校前行的磅礴力量。学校科技教育、体育竞技、艺术教育有声有色,师生在各级竞赛中频频摘奖,高考的喜报年年登高,社会声誉日隆,仁爱教育成为学校一块闪亮的名片。

  多管齐下

  稳抓质量提升关键

  在教学上,以情动人;在教育上,以爱育人;在交流中,以诚待人;在做事时,以仁为本,这是育仁中学最真实的教师群像。

  “‘学校的真正性质和方向是由教学人员决定的’,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优化、相对稳定又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长远大计和根本大计。”许开忠强调。

  为此,学校在“仁爱”文化体系下,树立起“启迪心智,爱润未来”的教风和“为政在人,以德行仁”的管理文化,从柔性管理角度激发教师队伍的敬业精神、事业热情。

  不久前,王老师在学校度过了自己的47岁生日。跟往常一样,生日当天,王老师准时收到了学校送来的生日祝福——一个小蛋糕和一袋水果。这样的“甜蜜”和暖心,她已经连续21次收到。

  一声祝福,一份暖心,其背后正是学校“以师生发展为本”,打造“仁心”职业道德内生动力的管理智慧。

  一方面,学校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常态化开展好“三会一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反腐倡廉主题教育等做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从思想上引领广大教师心正身正;另一方面,学校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号召广大党员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引领等方面创先争优,起好带头模范作用。此外,学校还强调以博大宽厚的胸怀关爱师生,把教师关怀落实到每一个可感、可见的细节中,营造“仁爱”“团结”“向善”的良好氛围。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校以校长许开忠为代表的党员教师队伍在校园防控、线上教学、复学准备工作中冲锋在前,演绎出育仁教育人的责任担当。

  “仁爱”理念,让全体教师视自我为学校发展的一份子,涌现出重庆市最美教师樊万福、中小学环境教育优秀工作者刘潮全、黄亮、市区级优秀班主任何凤、申文会、黄春等好老师。老师们在各类培训学习、赛课竞赛中积极主动,磨练自我,不断以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升带动学生的进步提升,带动学校的长足发展。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创新型学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十年获渝北区办学督导评价一等奖,80余次获部门先进工作集体荣誉,学生获科技竞赛、征文等奖项560余人次。

  谭茭 赵刚 覃燕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