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对韩“断联” 半岛局势又添新变数将继续以稳妥方式逐步有序恢复中外人员往来武汉“解封”后首个抵京客运航班落地南方洪涝灾害致262.7万人次受灾三峡水库提前消落到位 腾出库容迎战汛期洪水南川区隆化第一小学校 营造书院式共生型教师发展实践体系
第007版:时事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朝鲜对韩“断联” 半岛局势又添新变数
将继续以稳妥方式逐步有序恢复中外人员往来
武汉“解封”后首个抵京客运航班落地
南方洪涝灾害致262.7万人次受灾
三峡水库提前消落到位 腾出库容迎战汛期洪水
南川区隆化第一小学校 营造书院式共生型教师发展实践体系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6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门户开放 深度讲会 课堂客串
南川区隆化第一小学校 营造书院式共生型教师发展实践体系

    学生客串课堂

  教育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教师是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第一资源和根本动力,一所好学校必须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

  学校如何创新、优化多元化的研训方式与平台,引领教师紧跟教育发展潮流,实现长足发展?

  作为全国课程改革骨干教师研修基地、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历经137年春华秋实的南川区隆化第一小学校(下称“隆化一小”),深挖其前身“专经书院”教育精华,将其中的人格陶冶、教研合一、百家争鸣等思想,与教师发展实践有效融合,探索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内生式成长的多维途径,构建起以打造书院式学习环境为前提、以共生型学习组织为平台、以共生型“六制”措施为保障的书院式共生型校本教师发展的实践体系,成就了一大批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新时代教师。

  关键词 门户开放制

  实现教师与学校共生长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突出了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的编写理念。衔接研究是为了实现有效衔接和平稳过渡……”

  在南川区“西师版与统编教材的衔接教学建议”培训会上,重庆市名师、来自隆化一小的郭兰老师向全区三年级-六年级语文老师阐述语文教材衔接的背景和意义以及衔接研究的目的。

  随后,郭兰从文言文怎么补起来、缺失的阅读策略怎么补回来等六大方面进行生动详实的讲解,对全区三年级-六年级语文老师掌握新旧教材平稳过渡,指明思路、指引方向。

  “原来教材衔接蕴含多种门道,我要更加深入地解读教材才行。”“这次教材衔接培训,让我了解了新教材的课外阅读应该怎样开展。”……参加培训活动的老师们如是表达。

  这是隆化一小门户开放制中“走出去”的一个缩影。

  “‘门户开放制’是书院式共生型校本教师发展实践的关键措施之一。它打破‘门户隔阂’,丰富交流内容,扩大开放范围,迸发出教师与教师之间、校际之间互动交流新气象。”隆化一小校长庞涌洪说。

  落实“门户开放制”,隆化一小以教师“发展需求”为基本原则,突出“请进来、走出去”基本特点,创设“名师名家进校”“校际访学”“论坛会议”等“多层次、多类型”的基本思路,走出了一条书院式共生型校本教师发展之路,由外推走向内生的校本教师发展趋势形成,实现了教师个人成长和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统一。

  以“跟岗研修”为例。2019年下期,来自山东临沂市、河南郑州高新区共11位校长和区内金山小学、古花小学等6所学校60人次到隆化一小跟岗研修,他们走进最真实的课堂,融入最原生态的活动,开展一对一深度探究,共同提升教育教学理念与技能,“跟岗研修”的“门户开放”中的各方均实现了携手共进。

  多维的门户开放让隆化一小犹如涓涓活水,很多市内外的教师在其中汲取到共生型教师发展的营养,也激发了学校共生型学习组织或是教师个体主动求变的热情,职业认同感、成就感得到增强。

  关键词 讲会制

  促进教师与教师共生长

  5月25日,一场名为“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七单元教材解读”的共生型教研会在隆化一小举行。主持人罗巧玲老师首先发布研讨主题,明确交流分工,随即四年级语文教研团队成员从不同的视角交流自己的见解与主张。

  “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时,要抓住遇难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从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刘丹老师认为。

  “教学《黄继光》一文时,要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圈画批注描写黄继光语言、动作的词句,从中去体会黄继光的英雄气概。”向新群老师谈到。

  ……

  团队研讨结束后,罗巧玲老师梳理总结了此次的教研成果,并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勾画人物语言、动作的关键词句,进行简单批注,然后交流汇报,形成阅读感受,感悟人物的品质。

  在隆化一小,各学科的教研团队开展共生型教研会已是一大常态,为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核心素养和核心能力提供自由驰骋的空间。

  共生型教研会借助“讲会制”形式,通过“研修策划”“实践浸润”“拓展延伸”三个阶段中的理论研修、课例研磨、思想凝练、成果展示等多个环节开展研训合一式的研讨。

  隆化一小认为,“讲会制”通过活跃、开放的讨论与辩论,营建了宽松自由论学的风气,促进了主讲人与听讲人的双发展,使双方既不断穷于理,也不断笃于行,促进了“学科俱乐部”“课程研发团队”等共生型组织的健康发展、变革创新,实现了教师与教师之间共生共长。

  隆化一小以其前身专经书院“讲会”思想百年薪火相传,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新时期“讲会制”,以“校内讲坛”和“校外讲座”为着力点,包括校内的“个人讲会”“团队讲会”,校外的“论坛会议”“校际年会”等“多维度、多层次”的基本类型,并对讲会内容、讲会流程等方面做出系统探究,促进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使教师学术境界得到开阔和提升。

  “‘讲会制’优化了校本教师发展的共生环境,将学校打造成教育教学的探索实验中心、独立和纯粹的教育研讨殿堂。”隆化一小副校长蒋明权说。

  关键词 课堂客串制

  引领教师与学生共生长

  “像这样把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也就是把没学过的知识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研究数学。而以画图得出的呈现结果,使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更深刻、更形象……”

  这是发生在隆化一小五年级三班数学课堂上的一幕,学生陈军宜化身为“数学小老师”,大方地走上讲台,对全班同学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相关讲解,带领同学们一起走进神奇的数学世界,深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

  科任老师任晓玲则退居幕后,成为辅助力量,必要时进行点拨、总结。

  将“学生课堂客串”落地于不同学科的课堂,是隆化一小长期的致力方向,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言语表达能力,更是对孩子的高度信任与充分期待。

  事实上,隆化一小在开展“问题·体验”阳光课堂展学以及教师导学的大背景下,引导学生或小组展讲时,通过“展”“思”“议”“记”等方面的展讲流程,变“教师一言堂”为“学生展讲会”,变“教师定式灌输”为“学生自主体验建构”,发展了学生自主学习力。

  近20年来,隆化一小结合时代精神和课改新要求,建构了以“教师课堂客串”和“学生课堂客串”为主的“层次分明、多维和谐”的新时期“师生课堂客串制”,实现了真正的“教学相长”,推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共生共长。

  拿“学生课堂客串”中“小先生制”来说,2020年春期英语、语文、数学等学科各个班级聘请278名学科课堂和辅助课程的“小先生”,打破固化的师生角色,新型的师生关系得到构建,学生不再对知识被动接受,更是倒逼了不同学科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实现由外推走向内生、由独立走向共生。

  值得一提的是,隆化一小“教师课堂客串”,以“师徒客串”“年级客串”“学科客串”为主,让教师在形式多样的“客串”中收获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引领他们博采众长、形成风格,同时在自由、开放的交流氛围中,获得学科交融的跨界生长。

  陈明鑫 张骞月 图片由南川区隆化第一小学校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