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傍晚,一缕斜阳透过玻璃窗轻洒进来,在翻开的书页间跳跃,惊扰了一段清静的时光。我和女儿乐此不疲地整理着杂乱无章的书房,翻翻捡捡,思绪翩然,回顾它们来到我家的过程,仿佛回到那一段已然逝去的时光。
《爱的教育》依然占据着书架重要的位置,已上大二的女儿重新翻看,重温当年稚嫩的读书笔记,说这本书是陪伴自己成长的亲密朋友,并因此而爱上了阅读和写作,一定要珍藏起来,以后与自己的孩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看着女儿阳光自信的笑脸,我的心头不禁涌动着一股温情和快乐。
一本好书,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更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爱的教育》原名为《心》,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创作的日记体小说,以一位名叫安利柯的四年级小学生的见闻感受展示他一个学年的生活,其间穿插着老师带领学生共读的“每月故事”,还有父母为他写下的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
文中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只是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感知和领悟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细小却令人温暖的情意。
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爱的世界,认识了一群心中怀着爱的人,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患残疾,但仍然积极乐观,阳光般灿烂。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爱犹如一股清泉,流淌在字里行间,流进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的心灵,也感动了众多教师和家长。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多方面努力。而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在12月的“小石匠”中,当“小石匠”来安利柯家做客时,衣服上的灰蹭脏了沙发,父亲提醒儿子不能当着“小石匠”的面去弹掉沙发上的灰,要给予同学应有的尊重。在2月“街路文明”中,因安利柯的父亲从窗口看见儿子过马路时撞了一位女士,便写信给儿子,教导儿子在公共场合要尊重他人,规范自己的行为。在4月“卡隆的母亲”中,安利柯的母亲拒绝当着刚失去母亲的卡隆的面拥抱儿子,而是用充满温情的目光注视着卡隆,以免引起卡隆心中的孤独与哀伤。在5月“畸形儿”中,她不让儿子进校门,出来后对儿子说:“我之所以不让你进去,是因为不想让那些不幸的残疾儿看到你,你这健全的身体,会让他们多么艳羡而失落……”
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中,父母一起参与孩子的成长,一起陪他沐浴阳光风雨,一起去感悟生活中点滴的美好,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和启迪着孩子,无需太多的说教,长期的耳濡目染自然会使孩子的行为成型。
细心呵护方能静待花开。“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地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颗还没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地看着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参天大树!”
多么美好的一段话,但是很多父母却并没有真正懂得这句话的含义,他们只看到了“静待花开”,而忽略了“细心呵护”。
《爱的教育》中,每一个月父亲或母亲都会给安利柯一篇寄语,言辞恳切,感人至深,有亲情的交流、行为的示范,有细腻的引导、关键事件的告知,他们俯下身来,做孩子的朋友,用坚韧而又亲切的笔触轻轻地敲开孩子的心扉,教会他如何与同学化解矛盾、合作共赢,如何善待他人,珍惜友情,如何热爱乡国,帮助弱者。从小在孩子那块心灵的沃土上播下爱的种子,让其随着年岁增长,这颗爱的种子,一定会长成为别人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
《爱的教育》中穿插有10篇主人公安利柯阅读课学习的“每月故事”,每篇都催人泪下。12月故事“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里,爱爸爸胜过爱自己,就算被父亲误解,就算再苦再累仍坚持夜起偷偷替父亲工作。3月故事“洛马格那的血”里,曾经叛逆的小男孩在关键时刻勇敢地保护了带大自己的外婆,牺牲了自己。5月故事“六千里寻母记”里,小男孩历经艰难险阻,尝遍人生酸甜苦辣,终于找到奄奄一息的妈妈,患难的母子得以团圆……这些小故事,充满了感动和爱,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让看书的儿童受到启发和教育,身为家长的成人更应该有所悟。
父母与孩子,既是一场缘分,更是一场修行。让我们与孩子共同乘上“爱”的小舟,用心体会一路上的鸟语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