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生态环境修复案件执行督促机制重庆发布2019年环保成绩单重庆警方侦破长江流域非法倾倒危险废物特大污染环境案比赛将实现完全无人驾驶长江进入汛期万州建智能化柠檬交易中心一湖育一城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开幕市政协五届三十三次主席会议召开
第005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建立生态环境修复案件执行督促机制
重庆发布2019年环保成绩单
重庆警方侦破长江流域非法倾倒危险废物特大污染环境案
比赛将实现完全无人驾驶
长江进入汛期
万州建智能化柠檬交易中心
一湖育一城
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开幕
市政协五届三十三次主席会议召开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6 月 0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出台实施办法
建立生态环境修复案件执行督促机制

  本报讯 (记者 崔曜)6月3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获悉,该院日前出台了《生态环境修复案件执行督促机制实施办法(试行)》,这是重庆首个监督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方履行义务的法律文件。

  生态环境修复执行督促机制,是指人民法院针对需要进行生态环境修复的生态环境资源类案件,通过发送司法建议、与环境资源行政部门联动、适时监督修复过程等方式,主动督促义务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环境修复义务,对义务人拒不履行的,主动移送强制执行的司法机制。新出台的实施办法明确了相关适用范围、启动方式、执行督促内容等。

  “该机制起源于2017年审理的一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市三中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化涪陵化工)是一家大型化工企业,该企业常年超标排放污染物。2017年1月,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向市三中法院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要求中化涪陵化工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2017年12月,在市三中法院主持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中化涪陵化工承诺在两年内完成企业关停,修复受损生态环境。

  “虽然案件已调解结案,但该案修复部分将耗时2年、耗资上亿,执行上存在诸多难题。”该负责人称,目前对于生态环境修复的法学概念、指称范围、责任性质尚不明确;另一方面,环境修复案件执行监督主体不够明确,诉讼权利人可能并非实际受益人,缺乏监督被告执行的主动性。

  为此,市三中法院在深入研究、论证基础上,探索建立生态环境修复案件执行督促机制。该机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实时跟踪环境修复进度。该机制建立后,法院环境资源审判法官每半年至少到环境资源修复现场查看1次,修复责任企业每半年汇报1次修复工作进展;其次,构建生态环境修复督促联动机制,建议各相关部门对被告的修复行为进行支持、监管,形成联动,以合力促成该案最终有效执行。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