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楠竹山镇中心校大课间篮球特色展示 |
曾经的南川区面临着城乡办学条件有差异、教学质量有差距等难题,但该区却在短短几年间作出了适合区域实际的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驱动教育发展“换道超车”,积极创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示范区。
在全力建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示范区的进程中,南川秉承着“爱与责任、精致启航”的教育理念,围绕“爱心与责任,课改与提质,均衡与特色”三大主题,推进课堂、课题、课程“三课”联动,推动全区学校走向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区域教育走上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的发展之路。
爱心与责任
课改影响力背后的政府担当
南川连续多次在全国课改实验区工作联席会上作交流发言,得到教育部课程中心和参会实验区的一致好评。教育部课程中心领导认为“南川教育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将南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称为“领头羊”,甚至将之誉为“全国的一面旗帜”。近年来,南川还多次承办重庆市教研工作会、展示交流与培训会,吸引市内外50余个区县2400余人专程赴南川区考察区域课改探索与实践。
南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何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重庆市教科院相关负责人说:“南川课改以生为本,是真实的、落地的,是用心用情做出来的。”
用心用情,从政府担当中就能透视。
南川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把课程改革纳入区级重点改革项目。在优先保证教育经费的前提下,将课改专项经费放在政府工作经费预算的首位,每年安排课改专项经费1000万余元,着力打造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示范区。
重投入也重规划,全区出台《实验示范区三年规划(2017—2020)》、制定《南川课改实验示范区2020年工作要点》等系列文件,确立“顶层设计、分层推进、校本实施、教研引领”的总体推进思路,规划全区课改路线图和时间表,落实责任分工,定期检查公示,确保课程改革推进有力、有序、有效。
课改与提质
“三课联动”激活课改创新力
按照《课改实验示范区三年规划》,南川道南中学积极打造市级“悟道”高效课堂。如今学校已实现向“学习共同体”转变,初中道德与法治获批重庆市第三批“领雁工程”“教研工作坊”,初中数学和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获批市级“课程创新基地”,8个项目纳入重庆市“高中促进计划”。同样受益课改实验示范区建设的还有石溪镇中心校,通过“研训一体”构架起师生共同发展格局,教育质量显著提高。
道南中学、石溪镇中心校的蜕变折射出南川课改的提质增效之道:以课程、课堂、课题“三课联动”激活课改创新力,让课改走向精品、高效、卓越。
“三课联动”如何动起来?最主要的是靠教师。因此南川通过“研训一体”创新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以研代训、以训促研,给教师搭建宽广的学习研究平台。有了教师的支撑,南川通过项目带动创新区域课改策略,如课程方案编制项目、“基于标准的教学”和“深度学习”教学改进两大项目、校本课程规范化建设项目等,完善课程方案,促进教学方式变革。
南川利用展评促动,创新课改推动模式。例如开展“课改展示”活动调动执行力,以“教学评”的一致性增强实践力,修订完善学校综合考核方案催生内驱力。此外,南川还发挥学校主动作用,创新自主发展机制。各校以课程领导力为主题,全力打造区域精品课程,开展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行动,强化课题研究,力求课程出精品、课堂出高效、课题出卓越。
课改以提质为先,课程、课堂、课题“三课联动”,推动着南川在建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示范区的道路上加速前进。
均衡与特色
内涵发展助力打造教育高地
随着课改深入推进,南川整体的课程领导力逐步增强、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素养持续提升。全区建设出300多门颇具特色的校本课程,19个项目立项成为教育部课程中心“校本课程建设推进研究项目课题”,14节课例先后参加课改项目与课例展示活动并获奖。该区教学成果获国家级奖项3个、市级奖项11个,高考各项指标连续7年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正如评价所言:“南川课改有目标、有路径、有作为、有抓手、有特色。”
如今,南川各学校以课改为抓手探索特色办学之路,全区呈现出“一校一品、百花齐放”的教育新格局。精品校本课程建设获广泛肯定,其中《区域推进农村学校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等两个项目荣获重庆市政府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国家教育部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与此同时,南川义务教育发展渐趋优质均衡,新建、改扩建学校、幼儿园30所,城乡学校实现运动场地全软化、照明工程全改造、卫生厕所全覆盖、直饮水机全配备。2017年南川区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通过国家督导认定,并代表重庆市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作经验交流。
接下来,南川将继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助推内涵发展,全力建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示范区,让南川教育发生根本、彻底的变化,全力打造渝南黔北教育高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文秀月 许珊 黄丹 图片由南川区教委提供
链接》》
打造教育督导的南川模式
一年来,南川区教育系统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教育管办评分离,推深做实“五位贯通体系、一环四射布局、两巡一访督导”的“南川模式”,做到了教育督导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群众对教育满意度持续攀升。
“五位贯通”督导体系整合区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区教育督导中心、教育督导责任区、学校督导工作室的力量。“一环四射”督导格局通过设立5大教育督导责任区,形成以城区15所优质学校向51所农村、边远学校辐射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两巡一访”督导形式要求28名专职化、专业化的责任督学,做到进校必须巡校园看安全、巡课堂视教学,面对面访谈师生和家长。
“南川模式”还将持续发挥作用,让教育督导切实保障教育优先、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守护教育安全,发展优先、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三类教育集团释放“加法效应”
目前南川已经组建了融合型、引领型、联盟型三大类型共24个教育集团,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参与集团化办学的学校达38所,参与率突破50%。
集团化办学给南川教育带来哪些“加法效应”?
据悉,通过集团化办学,南川区扩大优质资源延展覆盖面,办出更多好学校,教育质量持续提高。最明显的是增加了优势资源共享、管理互鉴的机会,促进优质均衡。三类教育集团还尤其在带动薄弱学校发展,促进集团内学校联合教研、扩大规模、增强优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南川区在纵深推进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促进了“新质量工程”内涵发展,推进了教育基地校的深度建设,引进高效的“学本课堂模式”,大幅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