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彻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加快构建成渝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共同体加快发展线上业态线上服务线上管理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机制创新
第010版:思想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全面彻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加快构建成渝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共同体
加快发展线上业态线上服务线上管理
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机制创新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4 月 0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思践悟

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机制创新

曾巧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是新时代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充分彰显出党的领导这一鲜明特征和独特优势,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的必然选择。党建能否有效引领社区治理,事关国家大政方针的落地落实,事关党的执政基础的切实巩固,事关城乡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从本质上看,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机制创新,核心在于催化与合作,即通过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协商参与、服务供给、价值引领等机制,发挥“催化剂”和“推动器”的作用,使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

  依托党的组织优势,创新“党建+组织”主体嵌入机制。如何让党的基层触角延伸到社区,把基层社会重新组织起来,是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前提和关键。一是加快完善基层党组织的横向布局。在社区物业公司、业委会、社会组织、辖区社会单位中成立党组织,尤其针对党组织较为匮乏的社会组织需加紧覆盖,通过将党组织和党员内嵌入治理主体之中,为党建引领和有效治理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二是加强党的组织体系纵向延伸。将支部建在网格上,落细落实网格化党建,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实现在职党员、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等资源在社区报到,通过党员骨干凝聚社区各方力量。三是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坚持以提升领导力和组织力为重点,抓住培育社区党组织书记这个“关键少数”,形成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轴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严密组织体系。

  搭建协商参与平台,创新“党建+平台”自治联动机制。要发挥党建引领社区自治联动,广泛开展社区协商民主、汇聚众智,促进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一是搭建党建联建平台,建立健全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和社区社会组织等多方联动机制。改变单向封闭的“体内循环”党建模式,探索在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中设立兼职委员,由其他治理主体中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群众基础较好的成员担任,同时建立常态化的联系交流渠道或联席会议制度,促进多元治理主体达成自治共识。二是搭建信息联通平台,建立健全基于党员教育、民生服务、公共事务等多位一体的信息共享机制。破除信息壁垒,将智慧党建等平台载体接入街道社区服务大平台,使信息及时、准确、高效地传递给治理主体,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三是搭建居民联动平台,建立健全利益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比如设立“协商议事苑”、定期开展“民情分析会”等,在公共规则制定、公共问题处理等全过程各环节,充分尊重社区居民主体地位、征求居民意见。

  聚焦服务供给优化,创新“党建+服务”资源整合机制。社区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也是衡量党建成效的重要标尺。为此需整合不同系统、不同行业的党组织资源,整体推进、共同参与和精准发力。一是聚焦群众需求,精准对接服务供给与服务需求。发挥街道和社区两级党组织的主导作用,通过街道社区党建、单位行业党建等统筹协调,充分整合区域内党建资源。建议可采取项目化的运作方式,由街道党工委汇总制定“需求清单”,辖区各单位党组织细化提供“资源清单”,实现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二是扩展“党建+”功能,推动“一核多能”的服务供给优化。改变传统单一的党建方式,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拓展基层党组织在就业创业、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基层党组织在服务供给中更多的是政治领导和催化带动的角色,而非全程直接参与、包办一切。三是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实现全天候广覆盖的共建共享。运用互联网思维,采取大数据、云平台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实现共建共享,释放资源的规模集约效应,以资源供给多元化、精准化助推社区服务精细化。

  突出价值文化引领,创新“党建+文化”融合共生机制。社区文化是联系党群关系的精神纽带,是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要致力形成“抓党建促文化,育文化强党建”的联动效应。一方面,发挥党建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和价值引领优势,通过抓党建工作促进社区文化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强化对基层各类组织的政治引领和对居民群众的教育引导,坚决同弱化党的领导、破坏基层稳定的行为作斗争。将党建工作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相融合,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机融入社区文化建设当中。另一方面,发挥社区文化的教育、陶冶和凝聚功能,通过培育社区文化强化党的建设。开展各种形式丰富、喜闻乐见的社区文化活动,将党建植根社区文化土壤,共同营造互助友爱、睦邻友好、和谐共生的社区环境,把地理上的生活共同体发展成为治理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

  (作者单位:中共沙坪坝区委党校)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