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直播是文化和市场的双赢外贸企业化危为机需要激流勇进买书如点餐文明祭扫应成常态让劳动的种子在校园扎根扶贫工作要高效动起来莫在地铁上丢了文明失了风度
第007版:评论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博物馆直播是文化和市场的双赢
外贸企业化危为机需要激流勇进
买书如点餐
文明祭扫应成常态
让劳动的种子在校园扎根
扶贫工作要高效动起来
莫在地铁上丢了文明失了风度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4 月 0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在地铁上丢了文明失了风度

孔德淇

  4月1日,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明确提出对乘坐地铁的各种不文明行为进行约束。以后,在地铁车厢里吃东西、外放手机声音、大声喧哗吵闹……这些不文明行为可能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了。

  近年来,乘坐准时快捷的地铁,已成为众多市民首选出行方式。但地铁车厢空间相对狭小,人多嘈杂拥挤,若不对乘客的行为加以规范,将直接影响地铁乘坐的舒适感。近年来,在地铁车厢里为孩子把尿、随地吐痰、吃带味道的食物、手机大声音外放等不文明行为屡被曝光,不断刺痛公众的神经,也使地铁陋习成为公众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

  对待地铁陋习,仅靠道德谴责恐无济于事,必须要从制度性措施着手。此次《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落地,给出全国统一的标准,清晰划定了地铁乘客的权利界限,把广大民众深恶痛绝的不文明行为列入禁令,可谓适逢其时。这种制度性约束,无疑有利于营造安全、有序、舒适的乘车环境。

  事实上,国内一些地方早已出台类似法规,对个别乘客不文明乃至违法违规的行为进行约束。如深圳出台规定,建立城市轨道交通乘客违法违规行为信息库,将有关信用信息纳入统一共享平台;北京、南京、武汉等地将禁止饮食写入乘客守则或轨道交通的管理条例。然而,因各地约束力度不一,地铁不文明现象仍时有发生。

  在今天,地铁已然是展现公民素养的一个窗口,也是一座城市文明的缩影,能够直观反映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乘地铁舒心出行,固然有赖于管理规定的不断完善,警示不文明者回归“正途”,也需要乘客文明与共。因而,在出台法规文件,以制度刚性“治”恶习陋俗的同时,也要积极倡导地铁文明乘车新风尚,让文明乘车成为社会共识,进一步创造文明有序的乘车环境。

  文明乘坐交通工具,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之一,应当成为大家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与地铁陋习说再见,不是指责一个人、曝光一件事可以实现的,也不是一纸禁令就能“药到病除”,需要从细节做起,需要走进地铁的每一个人,严以律己,更好地审视自我,在地铁车厢内保持文明风度,学会和陌生人相处,自觉维护他人利益和地铁运行系统安全,让公序良俗成为共同遵守的“契约”。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