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白衣战士”出征 |
 |
今日的离别只为明天的春暖花开 |
 |
院领导深入“疫线”队员家中为其视频连线过生日 |
 |
部分援鄂队员平安返渝 |
自新冠肺炎暴发以来,大足区人民医院主动作为,领导靠前指挥,上下一盘棋,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1400多名干部职工全部取消休假,舍小“家”顾大“家”,全力抗疫。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一批又一批“白衣战士”主动请缨奔赴疫线,义无反顾支援湖北,坚持奋战一线,克服重重困难,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用生命守护生命,全身心投入到抗击疫情和救治患者的工作中。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向好的态势,该院科学施策,做细、做实疫情防控每个关口节点,强化严密防控、分类管理、有序就医,着眼复工复产为百姓创造一个安全、舒心的就医环境,受到群众普遍点赞。
织密疫情防控安全网
疫情发生后,医院党政班子高度重视,上下一盘棋,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1400多名干部职工全部取消休假,立即到岗;500多名医务人员主动请缨到抗疫一线;7个防控小组紧急成立,周密部署。一场与“新冠”较量的防控阻击战在此刻全面打响。
“面对疫情,全院干部职工没有一个人退缩。特别是在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刻,一封封请战书摆上了我的案头,每一句话中都表现出坚毅与果断,每一封请战书读起都让人泪目。他们奔赴湖北一线,完全是用生命在守护生命!”该院党委书记席家庄坦言。
为严格落实“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要求,确保将可疑病患集中在定点医院进行救治,尽最大努力降低交叉感染率、重症发生率,该院制定并完善医疗救治方案、流程和制度48个,调配110名医务人员组成抗疫前线队伍,抽调相关临床科室12名医师参与急诊、门诊预检分诊;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学习69次,累计考核2619人次,考试合格率100%;掌握了呼吸机、密闭式吸痰技术、气管插管护理配合技术等急救操作;独立开展PCR检测,目前已完成1671人次;实行CT分机,规范冠状病毒肺炎筛查CT检查;规范设置发热门诊和发热病房,发热门诊累计接收发热病人796人,出院后进行了随访、中药治疗和复诊等延续服务。
在区域疫情防控一线,该院涌现出了大批先进个人和先进典型,他们用责任与担当守护着群众健康。
36岁的杨强是发热门诊的组长,他不仅要负责收治病人,还要负责医务协调等工作,除夕之夜也是在医院度过的;发热病房组长夏晓影,老家在四川内江,丈夫是医院的一名神经外科医生,又在北京进修,7岁的大女儿和2岁的小女儿都由奶奶暂时照顾着,自己义无反顾全身心投入到抗疫工作中。
面对新冠疫情,院感防控凸显重要。规范各类工作流程、培训医务人员、调配物资、一线督导三级防护等工作让这个平常似乎“弱弱”存在的科室走到了疫情防控的前台。何磊负责的医院感染控制科每天接打电话近200个,几乎成了该院抗疫指挥部的“中枢神经”。
“这只是他们工作很小的一部分,临床一线才是他们的主战场,哪里最危险,哪里风险最高,哪里就有感控人的身影。他们每天与病毒奋力交战,为全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强后盾。”提及院感科,该院院长李小莉说。
弛援湖北心手相连
自2月2日以来,由大足区人民医院45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抗疫医疗队分五批次驰援湖北武汉市、孝感市、重庆市三峡中心医院。他们在一线重症病房进行救治工作,与各地医务人员密切配合,合理规划病区布局,制定病区规章制度流程,认真落实防护措施,发挥精湛专业技术,创新管理方法,积极参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高风险操作。他们用生命守护生命,每天诠释着“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每时每刻都上演着无数感动。
黄守玲,是该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医院骨一科护士长,现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3号楼16楼13病区重症医学科护士长。一个多月来,按照传染病防治的有关规定,推出了定标准、定流程、定步骤、定标识的“四定”要求。这些规定甚至细到了哪个垃圾筒具体扔什么东西、饭盒如何摆放等。经过5天的严格培训,所有的护理人员全部磨合完成,进入到安全工作状态。为了管理更有序,黄守玲组织护士们用吃过的饼干盒自制各式各样的文件夹;没有进出“红区”的鞋架,就自己动手,把一个个方便面盒子叠起来固定住,每格放3双鞋;把吃过的食品袋订上自己编织的背带,变成实用又漂亮的斜挎小包。
孝感市中心医院重症隔离一病区有位远近闻名的“苟妈”,她就是该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医院耳鼻喉科护士长苟鑫。有困难就找“苟妈”已成为该病区的共识。来到孝感,苟鑫被推选为重症病区护理组组长。刚到孝感市中心医院,由于物资紧缺等原因,工作环境不是很理想,除了该院的14名护理外,她所在的小组还有孝感市中心医院、铜梁区、涪陵区等医院的医护人员,所有的问题一股脑地摆在她的面前。尽管困难很多,但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工作效果非常显著。
陈勇,大足区人民医院副院长,重庆市第十二、十四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当其它省市医疗队陆续撤离武汉市中心医院时,后湖院区还有200余名重症病人。面对后湖院区人力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他带领的医疗队决定延迟返渝,又一次主动请战,继续留下来,决定延迟返渝。“既然来了,我们必须站好最后一班岗,将健康和快乐还到武汉人民手中,直到三个病区患者逐步减少后我们才能放心撤离。”陈勇掷地有声。
黄守玲、苟鑫、陈勇只是大足区人民医院43名驰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的一个缩影。一个多月来,多名医护人员“火线入党”,多名队员赢得当地党委、政府表彰。陈远思被评为孝感市“星级”医疗队队员,苟鑫被孝感市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胡大碧被授予孝感市荣誉市民称号。工作之余,他们用日志、视频等方式记录下每天的抗疫点滴,然后发回后方与家人、同事一同分享。这些日志和视频在国家级、市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共计170余次,其中持续更新《大足援鄂医护人员日志》70余篇。
据大足区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截止到25日,医院驰援湖北医疗队累计救治327患者,其中重症及危重症患者198人次,出色完成了组织交给的救治任务。
提供全方位后勤保障
为关心、关爱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及其家属,大足区相关领导、医院领导班子多次到援鄂及一线医务人员家中慰问,了解、收集援外医护人员及家人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并建立钉钉群、微信群等联络渠道,为援鄂队员、一线医疗队员及其家属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托养服务、生活服务等方面的后勤保障。健康服务包括组织心理医生对43名援鄂队员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干预;为家中患慢病亲属拿药、送药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亲属提供免费理疗;为一线医护人员家属看病开辟绿色通道。托养服务包括为家中无人照料的老年亲属提供免费到巴渝西湖养老院养老;积极协调落实援鄂及一线医疗队员14名子女入园入学需求。生活服务包括定期组织慰问集中隔离的医护工作人员及援鄂家属;为使双职工尽可能兼顾家庭,不安排其同时到疫情防控一线工作和在原岗位不值夜班;为援鄂队员每家送去了一次性口罩;院领导为援鄂及一线医务人员家属过生日23次,并送去礼物和祝福。
“我过生日的当天与家人视频,看到院领导与父母在一起共同喊出‘生日快乐’时,泪水不自然地流了下来。这份特殊的礼物,让我终生难忘。”援鄂队员陈蕾说。
确保群众安全就医
“请问你到哪个科?”“请问你需要看什么病?”“好的,我马上叫护士带你去”“等一下,把体温测了来”……3月25日,在大足区人民医院门诊大厅入口处,医护人员有序、温情而礼貌的询问让每一位前来就诊的群众感到暖心和舒心。
为防止复工后的交叉感染,各科室按照“全面复工医院感染控制要求”落实三级预检分诊,住院部病房全部实行三级预检分诊;住院部和门诊就诊实施有序管理,防止人员聚集;对预检分诊、门诊、急诊等患者排队等候的地方,制作“间隔1米安全距离”标识,专门设置人员随时维持就诊秩序;设置口罩佩戴检查点,定时播放维持就诊秩序广播,提醒患者佩戴口罩和防止人员聚集;严格执行“一人一陪护”制度,家属在医院核对身份证、陪护证无误后方可进入病区。“在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的同时协同推进正常有序全面的日常医疗服务工作。目前门诊量已达2211人次/天,已恢复至疫情前就诊水平。”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保障复工复产有序开展,该院实行防控用品紧急调配制度,以满足一线需要。累计投入352万元用于采购疫情防控和新冠肺炎危重病人救治所需医用物资和设备,包括普通医用口罩13万个,医用外科口罩6万个,红外线体温枪38把,防护服1050套,手术隔离衣3800套,医用帽子1.8万个,热成像智能测温系统1台,智能消毒机器人1台以及呼吸机3台等;向主管部门申请到1600余套防护服、36把红外线体温枪、5000个外科口罩等相关应急物资;接收爱心企业和个人捐赠的防护和消毒用品,签署捐赠确认书50余份;用20余小时将城南病区准备完毕,保证了城南病区如期启用;建立感染科远程就诊系统,完成隔离病房监控系统和卫健委视频会议系统的安装。
席家庄表示,国内疫情虽然持续向好,但还没有结束,全球疫情正在蔓延。在“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大局下,医院随时做好承接新冠肺炎患者,尤其是输入性患者救治的准备。下一步,医院将全力满足人民群众正常医疗需要,严密防控,强化措施,为大家创建一个安全可靠、方便温馨的就医环境,努力实现科学防控疫情、积极有效治疗、热情温馨服务。
文/马太超 胡承菊 陈丹纳 图/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