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咪咪哆!瑞瑞瑞西……去年腊月初二的上午,楼下的钢琴声重重轰鸣!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楼下的钢琴家上山了。
去年下半年,长期无人居住的楼下突然夜里响起了钢琴声,凝神细听,不是我熟悉的《致爱丽丝》《梦中的婚礼》《秋日私语》。我是门外汉,但凭感觉他弹得很专业,而且猜想是个男士。依据是琴键发出的声音张弛有度,饱满丰富,激烈时铿锵有力,如马蹄疾驰,炮声隆隆;抒情时又如溪流潺潺,春风徐徐。他似乎更喜欢弹奏速度极快的曲子,这让我想起了电影《海上钢琴师》中两个钢琴家火热比拼的沸腾场面。
自从有了钢琴家的琴声,我觉得我们这个单元高雅起来。一天黄昏,看见楼道出来一个陌生的中等身材的年轻人,我迟疑地问:是你在弹钢琴?他答:嗯。
没有想到弹奏如此孔武有力的他,这么平常清瘦。元旦前有一天,老公告诉我,看见弹钢琴的头发造了型身着正装回来,很有艺术家的范儿了。“都能演出新年音乐会了呀。厉害!”我心里默默地想。
直到春节前两天,楼下钢琴声依然在夜里响起。随后,也就安静了二三天吧,初二上午又续上了。那时正是新冠肺炎肆虐开始之时,国家要求每一个公民宅在家里,躲避可怕的病毒。于是,过去节假日才上山的业主们扶老携幼,拖家带口,上山来了。毕竟,山上空气清爽,还可以每天在小区散散步。这种待遇,在疫情严重期间,已经是很幸运的了。
早起遛狗,老马识途,转角那家平常无人,却传来优雅的长笛声,走近一看,见一十来岁的小女孩站在小花园中专注吹奏,简直就是一幅画。再往前走,楼上阳台上有位小帅哥在吹葫芦丝,台风很好,吹得一板一眼。绕行小区一大圈,还听到了二胡声,以及山上亭子里传来放嗓高歌的女声。
动静最大最长久的还是楼下的钢琴声,他白天黑夜的弹呀弹,不能上班,那就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弹琴上吧。儿子问,他怎么一天到晚都在弹呀?我说,就是要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才能成为行家。
整个二月,楼下的钢琴家都在认真弹奏,如同习武之人躲在洞穴中,苦练秘籍,那铿锵有力的琴声,犹如咚咚战鼓,为抗击疫情的战斗助力呐喊;而舒缓柔和的琴声,又如春风细雨,抚慰我们焦躁烦闷的心绪。有他的琴声伴随,我们的二月不那么灰暗颓丧憋闷,而是不时喧腾地充满生机。
在二月的琴声中,我想起尤里乌斯·伏契克的文字:我们用歌声送别那些也许永远不会再见的同志,我们用歌声欢迎来自东方战线上的捷报。生命不息,歌声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