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担心自己 愿疫情早点过去重庆又有7例确诊病例痊愈出院北碚区对疫情防控人员给予临时性工作补助探访第三批重庆支援湖北医疗队责任病区送问候 问需求 解急难3400斤新鲜蔬菜送医院爱心餐送到战“疫”一线这些天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
第005版:坚定信心 同舟共济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上一版 下一版 
不担心自己 愿疫情早点过去
重庆又有7例确诊病例痊愈出院
北碚区对疫情防控人员给予临时性工作补助
探访第三批重庆支援湖北医疗队责任病区
送问候 问需求 解急难
3400斤新鲜蔬菜送医院
爱心餐送到战“疫”一线
这些天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2 月 0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直击一线
10多天来,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稍有不慎就可能被传染。第一次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3名90后感染科护士说——
不担心自己 愿疫情早点过去

本报记者 周松

  2月3日上午12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隔离病区5楼楼梯间的一张小木桌上,堆满了刚送来的盒饭。

  刚为病人调配了一轮药的隔离病房半污染区护士米海玲、周燕、肖成程3人换下隔离服,找来塑料凳,捧着盒饭狼吞虎咽吃了起来。

  这个医院作为全市4个定点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医院之一,已收治了40多个确诊患者,医护人员每天的工作非常繁忙。匆匆吃完饭,来不及休息,她们又要投入到下午的工作中。

  “我想多为同事分担一些”

  1月23日,米海玲正好休假,与丈夫一起回老家看望父母。第二天,她接到医院取消休假的通知,便立即赶了回来。自此,米海玲已经连续工作了近半月。

  她被安排在半隔离区负责为病人配药、记录病人病情、为病房消毒等工作。所谓半隔离区,其实与患者住的隔离病房仅一扇门之隔。米海玲要穿戴全套防护用品工作。

  米海玲每天要工作12小时乃至更久。“原本是早上8点上班,下午6点下班,中午休息2小时,但是特殊时期,我们必须优先保证完成手上的工作。”

  米海玲说,看着同事们都很努力,有的同事甚至因为没有按时吃饭,导致肠胃功能紊乱腹泻不止,她很是心疼,只想自己能多帮帮忙,为同事分担一下压力,也让病人尽快好起来。

  “最希望的事是疫情早日过去”

  “我是经过大学专业学习、有多年经验的感染科护士,长期从事传染病的治疗工作,对自己的安全到不是特别担心。”29岁的肖成程表现出一个专业医护人员的自信,不过提到家人时,她还是流露出担忧。

  在半隔离区工作的她,每天可以回家休息,不过每次回家,她都不敢第一时间去亲近家人,必须洗澡并换掉全身衣物后才敢靠近。

  肖成程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家中有两个孩子,大的6岁,小的仅7个月。小儿子还在哺乳期,因为此次疫情,她强行中断了哺乳,并将他送回了老家。

  肖成程说,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就是尽可能做好手上的工作,让病人早日康复。“现在最希望的事就是疫情早日过去,大家的生活都能恢复平静。”谈及未来,她不假思索地说道。

  “这点辛苦算不得什么”

  “发生传染病疫情,我作为感染科护士理应冲锋在前。”今年25岁的感染科护士周燕,身材瘦小,可她却是一个“女汉子”——每天穿着隔离服、扛着重物穿梭于隔离病区各个楼层的病房,坚持工作十多个小时。

  “看似轻飘飘的隔离服,穿上一小会儿,全身就被汗水浸透,到下班出来,衣服已经是干了又湿好几次。”周燕告诉记者,汗水浸透衣服尚且可以忍耐,最难受的还是护目镜起雾,“看不清东西,万一配错药可不得了。”

  由于手部可能染上病毒,护目镜起雾后,她也没办法去擦拭,只得将脸贴近些看,很是费劲。“这几天我们想了个办法,就是将牙膏涂在护目镜上,这样会好很多。”提起自己从日常工作中摸索出来的这一小技巧,周燕很是开心。

  周燕说,由于隔离需要,病人想要任何东西都要求助于护士,哪怕是一条手机充电线、一瓶牛奶。“这些平常人轻而易举就能做的事情,他们也没办法独立完成。看到病人痛苦、无助的样子,我就觉得这点辛苦算不得什么。”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