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母亲的相册鼠年春节书相伴芝麻丸子里的新年味道一个高三妈妈给孩子的两封信用交响乐讲述重庆故事
第008版:两江潮副刊
上一版   
《晨曦》
母亲的相册
鼠年春节书相伴
芝麻丸子里的新年味道
一个高三妈妈给孩子的两封信
用交响乐讲述重庆故事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2 月 0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的节日春节

芝麻丸子里的新年味道

施迎合

  久居重庆,除了忘情于山水,作为“好吃狗”的我,总是对麻辣鲜香的地道重庆美食情有独钟。而当腊梅飘香,春的脚步悄然抵达之时,我就会想起一道产生于江津民间的经典名特小吃——芝麻丸子,那里面饱含着浓郁的家乡新年味道。

  在我的记忆里,在无数次的团圆宴席上,每每那声“江津芝麻丸子,来啰——”的长长吆喝响起,我们的魂儿就齐刷刷地被勾引到了餐桌中央。

  只见一细瓷大碗内,盛满一个个洁白晶莹的糯米丸子,每个丸子正中,点着一颗红红的印记,好似一朵朵凌雪傲霜的红梅,跃然开放在冰雪之中,而那一颗颗洁白的米粒则坚实包裹在一起,似乎象征着团团圆圆、永不分离。迫不及待举筷品尝,一股甜甜的糯香于瞬间盈满味蕾,一下子就满足了人们对家乡美食的期待。

  这道菜是啷个做的?用了啥子稀罕原料?说起来,其诞生的过程不算惊奇,却正好促成了江津民间的一段美食传奇。

  清嘉庆20年(1815年)前后,江津德感坝有一厨师名陈永春,他少时即承继祖业,在当地老街上经营“双义兴”食店。陈永春闲暇与街坊邻里们摆谈时得知,当地百姓们大都有喜食糯米丸子的嗜好,于是,他就此萌发了做一道民间小吃的想法。经过反复实验、钻研,陈永春以江津地道肥膘土猪肉与黑芝麻为主料,红糖、阴米、核桃米、瓜片等为辅料,经过制馅、制皮、配色等十二道工序,芝麻丸子成型上桌。哪想到,这道美食不但乡邻喜好,连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也纷纷慕名而来。芝麻丸子美名不胫而走,遂成为当时江津地方筵席主菜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江津名厨罗灿云、杜炳辉等人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刻意求新,使芝麻丸子逐臻尽善,形成了选料考究、色泽美观、香甜爽口、油而不腻、富于营养的地方特色。这道美食又尤以其油溢于碗面,但丸子吃完则油已完的独有特点而备受食客青睐。

  1959年,江津芝麻丸子首次参加四川省饮食展销会即深受好评。1974年10月选入《四川菜谱》及《重庆菜谱》。1981年选入《中国菜谱(四川集)》(中国财经出版社出版)。1984年国庆节,在重庆市饮食公司举办的名特小吃展销会上,江津芝麻丸子被授予“重庆市名小吃”称号。

  如今,时光已飞逝200余年,江津芝麻丸子作为一个别有风韵的地域符号,不仅记载着重庆饮食文化的演变,更以独特的新年味道长久活在人们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即使在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芝麻丸子仍然是江津人心中的最爱,是老百姓过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拿江津百姓的话来说就是:“少了芝麻丸子就少了年的滋味。”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