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何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如何巩固脱贫成效?
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紧盯乡村振兴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创新“惠农e贷”产品精准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固脱贫,为助力产业扶贫作出了新的贡献。
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目前,农村资源要素流动机制尚未建立,就整个金融市场来看,农民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犹如顽疾缠身,难以彻底解决。重庆农行积极作为、主动担当,回归金融本源,聚焦“三农”主业,创新推出“惠农e贷”产品。该产品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批量采集农户内外部数据,通过“让数据跑腿”,建立信贷模型,可实现系统自动审批,农户自助快捷用信。该产品主打信用贷款,信用方式最高可贷30万元,低利息,办理手续简便,当日申请即可到账,随借随还,农户可通过农行网点、掌上银行、惠农终端等多渠道申请、发放、归还贷款,再也不用多次往返银行奔波,正可谓“农民田间在劳作,农行贷款送上门”。
解决好钱用到哪里去的问题
早在2016年,重庆农行就开始探索用“惠农e贷(烟农贷)”(下称“烟农贷”)支持全市烟草种植业发展,特别是优先在黔江、石柱、酉阳、彭水、奉节等有深度贫困乡镇的区县试点。烟农贷上线以来,已在全市主要种烟区域全面铺开,累计准入烟农白名单1.5万户,预授信14亿元,累计发放贷款3000笔、1.8亿元。同时,农行还大力支持重庆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围绕“山地、山水”开展业务。目前,已上线酉阳花椒贷、秀山茶农贷、潼南柠檬贷、江津渔业贷等32个特色产业惠农e贷产品,紧贴重庆山地农业“多品种、小规模”的特征,实现10大山地特色高效产业全覆盖,累计准入白名单农户1.2万户,预授信7亿元,发放贷款1500笔、1.5亿元。
解决好发挥钱的最大效应问题
与平原地区相比,重庆山地农业难以形成集约化、规模化效益,因此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将重庆“多品种、小规模”的山地农业打造成“高品质、好价钱”的产品,实施农业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工程。重庆农行作为服务“三农”业务发展的排头兵和主力军,紧跟市委、市政府产业发展规划,精准支持“巴味渝珍”区域公共品牌上游农户安心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助力公共品牌创建和价值提升。截至目前,农行已推出了石柱黄连贷、潼南柠檬贷、奉节诗橙贷、丰都肉牛贷等10个惠农e贷产品,累计准入“白名单”农户1万余户、预授信5亿元,发放贷款1068笔、1.1亿元,2019年底前实现“巴味渝珍”区域公共品牌12大重点农产品“惠农e贷”全覆盖。
解决好“接二连三”的产业融合问题
重庆好山、好水、好风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要通过发展农业实现“接二连三”的产业融合发展,这一契合点便是发展乡村旅游业。根据全域旅游路线规划,重庆农行已在全市14个区县上线惠农e贷(农家乐)贷款产品,累计准入“白名单”1400户,预授信3亿元,产业融合带贫效果显著。以武隆区为例,农行围绕武隆高山蔬菜、乡村旅游等产业,在武隆陆续推出大额信用贷款、高山蔬菜贷、农家乐贷等“惠农e贷”产品,对双河镇、仙女山镇、白马山、深度贫困乡后坪乡等区域的农户进行了重点支持,不到半年时间,已发放贷款400多笔,累计放贷近5000万元。其中,农行向武隆区火炉镇农户申建忠发放80万元信用贷款,用于发展脆桃产业。“火炉脆桃”已成为火炉镇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申建忠因其带动作用,被评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农行在助力武隆区形成“游仙女山、品仙女果、摘仙山菜、喝仙山茶”的融合发展上贡献了应有之力。
向书余 徐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