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96个项目。 (新华社发) |
 |
1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新华社发) |
科技创新大潮涌,千帆竞发勇者胜。
这是一年一度的国家科技盛典!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黄旭华、曾庆存两位院士摘得2019年度中国科技界最高荣誉;曾经9度空缺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连续7年产生得主;紧扣经济发展和民生急需,科技创新让生活更加美好……透视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创新的大潮更加澎湃,实现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令人信心满怀。
每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最受关注的无疑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得主。
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一位又一位科学巨匠的名字闪耀着这份荣誉的榜单。掌声,鼓舞着一项项光照千秋的重大突破;鲜花,掩映着一座座彪炳史册的时代丰碑。
1999年以来,共有33位杰出科学家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们以亲身行动阐释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核心内涵,他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激励着广大科技工作者奋斗不息、创新不止。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当祖国需要我一次把血流光,我就一次流光;当祖国需要我一滴一滴流血的时候,我就一滴一滴地流!”黄旭华说。
曾庆存总是把“国家需要”挂在嘴边、放在心上,他时常用一句话勉励和要求自己:“为人民服务、为真理献身,凭黄牛风格、具赛马精神。”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源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一系列改革,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持续稳定支持。从衡量基础研究的重要指标——国际科技论文来看,数量不断增长,多年稳居世界第二位。
“做好基础研究,赶时髦不行,跟热点也不行,需要‘十年磨一剑、敢坐冷板凳’的精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侯增谦院士说,基础研究既要注重科学兴趣驱动下的自由探索,也要聚焦国家重大需求,解决背后的重大基础问题。
可喜的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已成为我国基础研究领域的中流砥柱,成为科技创新队伍中最具活力的生力军。数据显示,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完成人平均年龄44.6岁,第一完成人平均年龄52.5岁,分别比2018年下降了2岁和2.6岁,超过60%的完成人年龄不足45岁。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今年获奖的成果中,从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到水污染防治、土壤修复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再到治疗疑难杂症、护卫“舌尖上的安全”……通过紧扣经济发展和民生急需、把准科技创新的着力点,让技术更加贴近群众、创新真正造福人民。
一项项科技成果,切实服务经济发展和民生急需,是中国式创新的最佳注脚。
创新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是任何时代都不可或缺的精神特质。一个创新的中国,必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发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乘风破浪,向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新华社记者 张泉 胡喆 温竞华 屈婷(据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