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九龙坡区中医院仁心广场鸟瞰全景 |
 |
市名中医、副主任中医师魏德海为患者治疗 |
 |
九龙坡区中医院文化浮雕墙 |
 |
国医大师王世民坐诊 |
 |
主题教育宣讲会 |
沙参、苏叶、板蓝根……一杯由8种中药熬煮而成的散寒除湿汤,给湿冷的重庆冬季增添了一分暖意。这杯对冬季寒湿疾病具有防治作用的热饮,是九龙坡区中医院为来院群众免费奉上的爱心,也是医院传承中医药文化精华、增强群众获得感的剪影。
近年来,九龙坡区中医院以“立德明道、济世惠民”为院训,积极促进党建与行政工作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优势学科矩阵,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专科特色显实力
家住大渡口区革新村的陈乐(化名)今年69岁,去年12月31日早上,因跌倒致左臂桡骨远端骨折,来到九龙坡区中医院骨伤科就诊,经过手法复位治疗,病情明显好转,预计两周后出院。“感谢医生,之前我痛惨了,现在好多了。”陈乐说。
在临床常见的肩、肘、腕关节脱位和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干骨折的治疗上,该院充分凸显了中医骨伤治疗优势,赢得了口口相传的好口碑。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医正骨疗法是中医药文化中灿烂的一页。为传承中医正骨疗法,该院于2014年组建了魏德海劳模创新工作室,重点攻关骨伤科疾病诊治,深入研究九龙坡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魏氏正骨术的继承与创新,致力于将中医药与现代医学并用于骨伤科临床中,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据了解,魏氏正骨术的推广让九龙坡中医院的骨伤患者避免了手术痛苦,降低了就医经济负担。
而对于无法通过保守治疗康复的患者,骨伤科中西医并重,将现代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44岁的唐忠(化名)住在骨伤科5号病床,腰椎间盘突出症困扰了她整整20年,一个月前,她因右下肢麻木无法正常行走,来到九龙坡区中医院接受治疗。医生根据病情为其开展了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术后3天,唐忠神采奕奕,已经能够下床活动。“我住在巴南区,以前我姐姐骨折就在这儿做手术,手术很成功,她恢复得很好,我算是慕名而来。”唐忠说。
据了解,唐忠就医的骨伤科是该院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年门、急诊10万余人次,住院4000余人次,手术1500余台。科室拥有重庆市区县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燕青门正骨流派传承工作室、魏德海劳模创新工作室;取得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脊柱肿瘤切除术与稳定功能重建术、关节镜下肌腱、韧带重建术等第二类技术资质;形成乾坤散、通关散、活血散等一系列专方秘方。
骨伤科主任马秋野说,目前,骨折复位器、防堵塞吸引管和桡骨远端骨折新型束带的研发正在稳步推进,2020年,部分研发成果将转化为产品,进一步提高骨伤科医疗技术核心竞争力。
专科建设是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专科建设方面,九龙坡区取得了突出成效,该院共设有包括骨伤科在内的21个临床科室,骨伤科成功创建国家级重点专科、针灸科成功创建国家级特色专科,脑病科、脾胃病科、推拿科、儿科、肿瘤科被评为市级重点专科,妇产科被评为区级重点专科。
弘扬中医药文化 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
自古以来,中医讲求“不治已病治未病”。每年冬季,九龙坡区中医院都会如期举办大型中医药文化节,期间推出养生膏方·三九贴体验活动。
“三九贴”传承“冬病冬治、冬病冬防”的中医文化,采用天灸疗法贴敷穴位的方式,对气虚体质、脾胃虚寒、免疫力低下等人群有较好的疾病防治作用。
冬有“三九贴”,夏有“三伏贴”,每当极具中医特色的“三九贴”、“三伏贴”体验活动在九龙坡区中医院开展,门诊大楼就会迎来络绎不绝的体验群众。
除了“三九贴”、“三伏贴”,医院在多类疾病的诊治上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针灸科主任罗淑文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面瘫、偏瘫等科室的优势病种,“醒脑开窍”针刺法的引进,让中风偏瘫后遗症、小儿脑瘫、截瘫、失语、假性球麻痹等疑难杂症的治疗得到了显著提升。
作为一所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九龙坡区中医院始终坚持“弘扬国粹,造福百姓”的办院宗旨,向广大群众提供个性化的中医诊疗综合服务。
2019年7月,九龙坡区国医馆落户九龙坡区中医院,柔性引进国医大师王世民,建立王世民国医大师工作室,坚持“名院、名科、名医、名药”的“四名”发展战略,以“名老中医坐诊、道地药材配方、慢病康复调养、中医传统理疗”为特色,邀请王世民等国家级、省级、市级名老中医定期坐诊,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问诊名医的服务。
自国医馆建立以来,国医大师王世民2次来到九龙坡区中医院开展工作,主持召开学术研讨会2次,传授10种适用重庆地区亚健康体质的食疗药膳处方,对32种食疗药膳处方进行审核指导,结合临床患者的具体病种开展了为期5天的临床指导……
岐黄薪火,代代相传,九龙坡区中医院为传承中医药文化培育了肥沃的土壤,国医大师的医药理念在此落地生根,吐露新芽,为中医药事业蓬勃向上贡献了活力。
多措并举聚人才 提升医院科教研实力
国医馆的建设不仅是九龙坡区中医院传承中医药文化、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的重要措施,也是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创新之举。
2019年,国医大师团队刘光珍等5名专家来院坐诊2次,共2天,接诊68人次,带教学生10名;教学查房2次,疑难病例讨论2次,指导医生85人次;学术讲座2次,培训735人次。借国医馆之力,九龙坡区中医院的学术氛围越发浓厚,人才引进的通道得以拓宽。
为培养人才,九龙坡区中医院多措并举。资金上,医院抽调年业务收入的5‰作为人才培养的专项资金,为医务人员技能培训、进修、学习等提供资金保障;培训上,医院派11人参加中国中医科学院“名医传承计划”前后两期培训,选派人数为全市之最;考核上,医院制定了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制度;进修上,选送20名专业技术骨干分批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
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为医院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2019年,九龙坡区中医院积极搭建科研平台,与西南大学签订临床科研技术开发合同,共同完成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科研项目2项;申报市科委、市卫生健康委联合科技项目3项、中医药科研13项;卫生健康委中医药项目结题2项;开展科研立项开题报告会1次。
面对未来,党委副书记、院长彭佑群说,2020年医院将以“内涵提升年”为主题,按照“12345”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九龙坡区委区政府和卫健委的安排部署,推进医院迁建项目,借专家之力培养本土化人才,突出中医药特色,加强专科专病建设,把九龙坡区中医院打造成为主城区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中心和中医药医教研中心。
党建引领发展 融入医院治理各环节
医院党委书记彭斌说,目前,医院上下正努力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主线,切实把党的领导融入到医院治理各环节,把党的建设贯穿到医院发展全过程中。
据了解,医院党委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加强组织领导,扛牢主体责任,大处谋划部署,细处狠抓落实。修订并完善医院管理制度19条,解决群众就医堵点难点及群众最急最忧问题12条,“智慧医院”“美丽医院”建设有序推进,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就医流程、更加优质的就医服务、更加精湛的医疗技术、更加舒适的就医体验。
医院党委挖掘选树了“感动九龙·最美医生”魏德海、由丽娜,“九龙好人”罗淑文、范静,筹办医院先进人物事迹宣讲,开展“我和我的祖国—我与医院共成长”文艺作品征集、“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征文等活动,进一步引导党员干部共叙爱国深情、砥砺强国之志,激励党员干部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群策群力、创先争优。
坚守中医之魂,筑牢服务之基,插上创新之翼。彭斌表示,医院党委将紧紧围绕医院发展的目标和定位,牢牢把握改革和发展重大机遇,科学理清医院发展举措,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建设人民满意的三甲医院,助推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为“三高九龙坡,三宜山水城”做出新贡献。
叶心芳 图片由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提供
链接》》
九龙坡区中医院是九龙坡区唯一一家集医疗、养老、康复、慢病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近年来,九龙坡中医院积极开展专家下基层工作,派遣业务骨干对13家基层医疗机构的康复理疗科进行对口帮扶,与陶家镇卫生院、金凤镇卫生院建立专科共建帮扶合作关系,共同参与共建科室医疗业务工作和绩效分配,取得良好帮扶效果。
同时,九龙坡区中医院积极打造九龙坡区医养示范点,以民政养老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依托,整合资源,合作共建,加强管理,优化服务,为辖区内老年人群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近年来,医院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院务公开先进单位、重庆市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