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碚区总工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把全面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以改革目标为引领,以改革成果为导向,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确保产改始终朝着党中央指引方向纵深推进。
深耕“政治引领田”
汇聚产改磅礴力量
一是构建高位推动机制。成立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区产改领导小组,将产改纳入全区重点工作,构建起“党委领导、工会主推、各方协同”的工作格局,区总工会发挥牵头协调作用,明晰全区产改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二是深化理论武装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传达党对产业工人的重视和关怀,引领产业工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三是夯实组织建设基础。广泛吸纳新就业形态等重点群体建会入会,筑牢党团结凝聚产业工人的组织纽带,充分发挥产业工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
精研“技能提升术”
铺就职工成长道路
一是精准对接,创新开展2025年“劳模工匠大思政讲堂”暨“一企一课”活动,赴34家企业提供“订单式”送教服务,覆盖2000余人次,实现技能提升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二是精心组织,广泛开展劳动技能竞赛,紧扣全区发展战略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4年先后组织举办“绵广碚”三地首届劳模论坛峰会、“碚广”美容美发行业劳动和技能大赛暨成渝地区邀请赛,为共同促进两地产业工人素质和技能成长提供更大舞台。三是精细引导,深入各企事业单位宣传产业工人学历与技能提升政策,推动104名工人报名参加学历提升。四是精密策划,成功对接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大国工匠重庆行”示范性活动,3名行业大国工匠走进北碚顺多利机车有限公司,开展师带徒等交流活动,推荐神驰机电、茂田机械2家先进制造业公司的职工创新成果在重庆馆参展,促进企业在更大平台交流发展。
筑牢“权益维护墙”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一是聚焦矛盾化解,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会实践,通过“一函两书”预警、“法院+检察+人社+司法+工会”联动调解及“工会+N”维权模式,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15件,调解劳动争议案件167件,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800余万元。2024年《重庆市北碚区运用劳动法律监督联动化解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加班工资劳动争议》入选全国总工会、最高法、最高检联合发布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十佳典型案例。二是着力民主管理,健全职代会、集体协商、厂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开展集体协商竞赛,畅通职工参与企业治理渠道。三是持续优化服务,强化服务保障供给,建立“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常态化机制,完善工会帮扶、救助、慰问关怀制度,协同人社局组织招聘会5场次,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织密民生保障网络。
优化“激励机制链”
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完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开展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重点围绕薪酬激励机制、优化奖励方式、技高薪高分配机制等问题与企业及职工代表进行协商。二是扎实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实施小微企业工会经费返还、劳模创新工作室补助等行动,每年用于支持企业发展的各类奖补资金达210余万元,覆盖170余家企业,以工会经费“小资金”服务产改推进。三是注重劳模工匠榜样引领。建设提高“五一”奖、劳模工匠等评选中产业工人名额比例,加大倾斜关怀力度,形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
新征程上,北碚区总工会将继续握紧产改“方向盘”,将宏伟蓝图转化为生动现实,以不懈奋斗为墨,以实干担当为笔,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考卷上,写下让职工满意、让社会瞩目的产改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