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助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打造“红海蓝链”特色模式 推动“产改”走深走实执“北碚工笔”绘就产改新图景
第004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助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
打造“红海蓝链”特色模式 推动“产改”走深走实
执“北碚工笔”绘就产改新图景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1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产改”大家谈

打造“红海蓝链”特色模式 推动“产改”走深走实

“红海蓝链”智慧家电联合党委副书记 胡春霞

  “红海蓝链”智慧家电联合党委积极响应市委和全国总工会工作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全国总工会专题具体工作,切实履行职能职责,把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作为首要任务,加强部署学习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努力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全面探索产改发展路径,精心打造“红海蓝链”特色模式,突出抓好党的思想政治引领、产业工人培育提升、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紧紧围绕加强党对产业工人的领导,提高产业工人综合能力,支持培养高技能人才队伍,创新推进产改工作。

  持续强化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

  严密抓紧以党员干部带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基层党组织理论学习活动,引导广大产业工人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着力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组织党员干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政治能力。实施“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有效发挥党的组织力量和党员的带头作用,建立横向到边、纵深到底的网格脉络,结合岗位属性把党员科学合理配置到相应领域,更加有效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进车间、班组,确保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及时传达到每一位产业工人心中。

  扎实推进强化产业工人队伍党建工作,通过创办链上企业“五联机制”,即“组织联建、资源联享、党员联训、人才联育、活动联办”,加强链上企业党的组织建设。推行“中点+站点”党群服务模式,联动工会、团委、妇联力量。组织链上企业党支部书记每季度开展书记讲党课活动,并定期邀请在产业发展、技术攻关等领域表现突出的党员在车间内讲党课。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利用学习强国App等平台强化时事政治教育学习、进行知识答题和抄写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党建工作。在企业内设置“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力推动在企业内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做实“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在企业内开设“劳模工匠大讲堂”,深入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宣讲活动。

  由“工”为“匠”加速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切实扩大在产业工人中的党员队伍,完善联合链上党员联系服务链,形成面向产业工人1对1指导联系机制,每季度展开车间、班组的指导工作、交流技术活动,充分发挥“传帮带”的积极作用。共计开展30余次集中学习会议。严格实施“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将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培养工作与管理人员、技术骨干、企业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切实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骨干党员培养成中高层管理人员。目前,链上各企业单位高管中党员比例已达70%以上。

  发挥技术人才先锋力量。持续健全“新八级工”职业等级制度,坚持以链聚才、以才兴链,充分发挥党委组织力量,持续推广优秀产业工人、高技能产业工人等人才培育理念。联合党委注重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育,组织链上企业每季度开展“蓝海创客”“劳动技能竟比”“劳模工匠助企”等行动,鼓励产业工人争当创客,以改进生产工艺、流程等为企业降本增效。

  激发创新实践力量。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目的,创新建立党建与业务同谋划同打造品牌、同培养人才、同督查纪录、同建设阵地“四同步”机制,注重培养支部首创精神,紧扣中心工作,聚焦主责主业,打造党建和业务品牌。

  产业工人发展体系打通,培育机制落地,加强创新人才共用

  深化产教融合共享平台。进一步优化链上企业人才技术共享平台,依托港城技工教育集团联合中职、高职、技校等百家成员单位,通过产教融合、职业技能培训、大学生实习实训等方式,积极推行“校企双制、工学一体”学徒制培养模式,并提供在岗技能培训、高空作业培训、学历提升服务等,推动技工教育与产业需求的“零距离”“全链条”对接。

  推动技术人才培育。在链上各企业广泛推广“先锋岗位、先锋班组、先锋团队”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链上涌现出全国劳模1名、全国政协委员1名、市级劳模2名、市级先进个人200余名。在港城园区党工委的带领下,依托港城技工教育集团联合中职、高职、技校等百家成员单位,通过产教融合、职业技能培训、大学生实习实训等方式,推动技工教育与产业需求的“零距离”“全链条”对接,校企联动链上累计输送用工2900余人。

  加强产业工人改革创新实践

  优化创新攻坚柔性平台。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引导海尔集团牵头、相关企业参与,不断促进劳模和职工加快发展,充当主力军的作用,组织党员和工人骨干“揭榜挂帅”、联合攻关。依托重庆海尔衣联网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协调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科研院所走进智慧家电产业链,累计解决产业工人技术难题56项。同时借力政协委员、重庆市劳模卢跃富工作室,发挥好劳模“传帮带”作用,持续推动职工由“要我提升技能”,向“我要提升技能→我会提升技能→我‘精于’技能”转变。以“名匠、名师、名队”为主体,开展喷漆、钣金、焊接等领域专业技术交流培训400人次,围绕降低成本、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安全生产等主题,组织开展技术攻关、管理创新、科学研究等活动开展创新创效,工作室成立以来带领团队实事点对点攻坚克难共计完成创新项目1041项,创新成果转化290项,申请专利4项,国际获奖论文2篇,与高校合作攻克视觉检测等42项生产性技术难题,自主研发的MRC磁制冷保鲜科技、智慧全空间保鲜、AI智慧保鲜、全风冷双系统、洁净冰、AI智慧人感交互、自主研发免清洗、无外筒、分区洗、空气洗、精华洗、风巡航科技、生态软风、NOCO、零冷水、电力载波、磁悬浮直驱电机、水汽双动力、三明治水流双面洗等95项核心技术全球领先。重庆海尔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建成全球首家智能+5G洗碗机互联工厂,为企业实际生产解决了一大批技术难题。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 两江新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