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曾瑜 |
 |
任秀容 |
 |
李秀珍 |
 |
赵德祥 |
 |
袁兴中 |
当缙云山的晨雾轻拂过柳杉林梢,当仙女山的草场迎来第一缕阳光,他们早已开始了一天的跋涉。用脚步丈量群山,用双手抚育新绿,他们将最美的年华献给重庆的万亩林海。
今年10月,2025年度“最美重庆人”名单揭晓,5位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绿色守护者入选榜单。他们以青山为卷,用初心作答,在巴渝大地上谱写出一曲动人的绿色乐章。
从防火先锋到产业能手,从科研专家到基层守护者,5位林业人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同样的初心。他们脚下是泥泞山路,心中是万亩林海。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征程中,他们让绿色成为重庆最动人的底色。
曾瑜:构建森林防火的“制度防护网”
重庆市林业局森林草原火灾预防与林业安全生产处处长曾瑜,二十年如一日守护着重庆的绿色屏障。她牵头起草《重庆市森林防火条例》,构建起重庆森林防火的“制度防护网”。面对2022年极端高温干旱,刚做完手术的她坚守调度岗位30个昼夜。2024年夏天,重庆再遇极端高温,她冲锋一线,推动全市森林火灾起数和受害面积较2022年同期分别下降81.5%和97.2%。她创新构建“人防+技防”立体防控网,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级本地化森林火险预警模型研究,用智慧与坚持守护着重庆的青山绿水。
任秀容:仙女山的“点绿成金”人
武隆区国有仙女山林场场长任秀容,三十载守护11万亩林海。从青涩技术员到林场“铁娘子”,她带领团队实施森林抚育2万余亩,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71.38%。面对日均2万名游客的防火压力,她构建“人防+技防”立体防控网,实现多年“零火情”。她拒绝核心区不符合规划的商业开发,坚守生态底线,更创新建成重庆首个自然教育中心,引入树顶漫步项目,接待游客43万人次,营收超4000万元,让生态价值在保护中实现转化。
李秀珍:大山深处的“核桃妈妈”
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秀珍,二十余年扎根山区,被村民亲切称为“核桃妈妈”。为解决重庆核桃产业困境,她带领团队开展全市核桃资源普查,建立首个核桃种质资源库,筛选出“渝城1号”“渝露”等优良品种。推动“良种+良法”配套应用,在城口县双竹村基地,亩产核桃青果从537公斤提升至1500公斤,亩产值突破4000元。她开展400余场培训,指导3万余名林农,让44.35万农户通过核桃产业实现收入增长。
赵德祥:桢楠林的“绿色银行家”
永川区林业局正高级工程师赵德祥,三十二年坚守林业一线。他发现并繁育珍稀桢楠资源,带队完成重庆市市级林木良种审定。面对桢楠繁育难题,他赴浙江取经,将移栽成活率从不足30%提升至90%以上。十年耕耘,他将4000余株桢楠天然次生林繁衍出600余万株人工苗,预计三十年后可创造300亿元经济价值。他推动建设的桢楠国家种质资源库,成为林业科研的重要基地,让绿色红利惠及千家万户。
袁兴中:湿地生态的“修复大师”
重庆大学教授袁兴中,三十余载深耕湿地生态修复。他主动扛起三峡水库消落带治理重任,二十余年扎根库区,被群众誉为“田坎教授”。带领团队筛选出60余种适生植物,突破大型水库消落带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创新提出“小微湿地+”系列模式,助推重庆成为全国湿地保护样板。他开展200余场科普讲座,创作600余篇科普作品,让生态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用科研与坚持守护着巴渝湿地的生机与活力。
陈磊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