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路子要坚定不移走下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超1100亿元投资为何涌向重庆山城后巷撬动重庆消费新蓝海新中式食品“圈粉”重庆年轻人
第0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这个路子要坚定不移走下去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
超1100亿元投资为何涌向重庆
山城后巷撬动重庆消费新蓝海
新中式食品“圈粉”重庆年轻人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1 月 2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城后巷撬动重庆消费新蓝海

  (上接1版)

  在更新过程中,重庆后巷积极引入文创、茶咖、精品小店、特色餐酒吧等业态,着力打造差异化、沉浸式、体验式消费场景。

  解放碑商圈内,罗汉寺旁的妙街堪称典范。这条曾经无人问津的狭窄通道,如今汇聚文创珠宝、咖啡轻食、特色餐酒吧等融合业态。千年古刹的宁静与现代消费的潮流在此碰撞,成为重庆后街体系的新名片,演绎着传统与现代的精彩对话。

  渝中区戴家巷崖壁后街同样吸睛。嘉陵江畔的悬崖边缘,9个巨型橙色集装箱错落堆叠,构成独具特色的青年社交地标。运营方介绍,这条不足200米的街巷,凭借独特的崖壁临江地形,已吸引40余家特色店铺入驻。消费者在此可俯瞰嘉陵江奔流、在美景中品尝美味咖啡,享受惬意时光。

  当前,重庆正以“老街巷+新经济”“老建筑+新消费”为抓手,将老墙面、旧台阶、古树木等历史元素,与现代设计语言、新功能植入有机结合,让“背街小巷”成功变身“经济旺街”。

  系统谋划+长效经营

  护航持续发展

  “山城后巷更新,不是重庆城市更新的‘补充题’,而是关乎城市气质与未来竞争力的‘必答题’。”重庆市设计院总经理助理、研创中心主任方小桃表示,这是重庆打造全国标志性成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对于未来更新路径,方小桃建议分类施策、重点先行:毗邻公园、广场、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巷,可作为公共网络的活力纽带先行更新;高密度居住区的街巷,围绕补齐社区服务短板优先提升;承载历史记忆与特色风貌的街巷,聚焦新场景、新业态植入,实现文脉保护与活化利用。

  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更新是系统工程,需用好“绣花针”、打好“组合拳”。未来将从四方面推动“后巷经济”高质量发展:

  尊重历史,实现保护与发展有机统一。在尊重街巷历史文脉的基础上,以“绣花”功夫推进微改造,保护传统风貌与街巷空间,让历史底蕴转化为城市独特魅力。

  动能转化,培育消费新场景。深入探索“老街巷+新经济”模式,用现代设计活化传统元素,聚焦年轻消费需求引入新业态,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系统谋划,推动片区整体提升。立足提升片区整体服务能级,以点带面推进更新,利用闲置空间补齐社区食堂、养老托育、停车充电等公共服务短板,切实解决居民“急难愁盼”。

  长效经营,促进更新可持续发展。将运营思维前置,贯穿规划、建设、治理全过程,构建项目自身“造血”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实现社会效益与市场逻辑的有机统一。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 两江新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