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我市公安机关推进法治公安建设相关工作情况。
近年来,重庆公安紧盯群众关心的社会治安安全问题,不断提升社会治安防控的整体性、协同性、精准性,持续探索符合重庆超大城市特点的治安防控新路径,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今年以来,九类街面警情同比下降43.4%。
全市建成“最小应急单元”6.3万余个
何为九类街面警情?这是公安机关针对街面治安问题重点打击的九类案件类型,包括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盗窃、抢劫、诈骗、非法拘禁、故意伤害、敲诈勒索、涉黄涉赌等。
市公安局治安总队政委李兵介绍,近年来,重庆公安探索打造了“巡防处一体化”工作机制,按照“整体控面、重点筑圈、动态巡线、协同守点”的思路,对重点区域、商圈及夜经济活跃区科学划定警格、实施动态布警。
目前,全市已建成智慧街面警务站53个、“1、3、5分钟”快速反应点374个,街面的见警率、管事率显著提升。今年以来,全市刑事发案同比下降17.2%。
同时,重庆公安全面推行“警网融合”机制,一方面不断夯实基层警务力量,让警力下沉到社区,扎根于人民群众中;另一方面,不断整合群防群治力量,组建义警队伍,打造“最小应急单元”,与公安特警的“最小作战单元”等街面巡处警力量协同联动、形成合力。
目前,全市已建成“最小应急单元”6.3万余个,还培育出渝中“七铺联防红岩先锋巡逻防控队”、九龙坡“九龙义警”等平安类社会组织2700余个,警民携手、全民参与的防控格局日益完善。
此外,重庆公安强化科技支撑,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搭建数字化应用场景,智能分析历史警情和高案发时段、部位等,精准指导巡防力量动态调整,推动防控模式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
在新运行模式下,重庆公安对警情的响应速度和处置效率显著提升,今年以来全市九类街面警情同比下降43.4%,市民安全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查处打掉49个飙车团伙
针对市民关注的飙车扰民现象,市公安局副局长王雪峰介绍,我市明确界定了“飙车炸街”违法行为及其处罚标准,先后确定对34条重点道路进行整治,近年来打掉49个飙车团伙,查处相关违法行为24万起;今年以来,全市“飙车炸街”警情、舆情同比下降8.6%、7.2%。
市公安局交管总队政委刘凡介绍,近年来,重庆细化明确了942种交通违法情形及对应处罚标准,较好地体现公安交管部门执法包容审慎、宽严相济、过罚相当的基本理念,实现全城交通违法的“同违同罚”。
同时,重庆全面系统梳理涉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职责的行政事项,对行政实践中高频实施的9类45项行政许可、9项行政强制事项,逐一细化量化办理流程、办结时限和所需资料,进一步提升行政透明度和办事便捷性,让群众提交材料更清楚、行政审结时限更明确,以制度刚性遏制随意行政,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抓获涉“电诈”犯罪嫌疑人7000余人
电信网络诈骗也是老百姓深恶痛绝的犯罪之一。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政委冉义智介绍,今年以来,重庆公安深入开展“拔钉”“断流”“雷霆”等专项行动,累计打击涉“电诈”犯罪嫌疑人7000余人。
同时,重庆公安将反诈宣传纳入“八五”普法重点,构建“全域覆盖、精准滴灌”的宣教体系。优化预警劝阻分级分类机制,依托三级治理中心和141基层智治体系,实现市、区县、镇街、村社、网格五级联动。搭建数字化“行业治理平台”,快速封堵涉诈电话卡、网站,封堵数量从日均10万个提升至40万个,时效从24小时压缩至30分钟。
此外,重庆公安不断优化涉诈资金“止、追、返”工作机制,统筹开展统一止付追赃工作,自动追查诈骗资金转移账户。在“警快办”上线“资金返还一件事”应用,率先在全国实现资金返还全流程网办,受害群众通过线上提交返还申请,查询返还进度,增加执法透明度,已为4600余名群众返还资金2.3亿元,资金返还周期从66天压缩至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