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肖尧 |
 |
彭正涛 |
 |
李永红 |
 |
付光琼 |
 |
赵勇 |
当时光的画笔掠过铜锣山的花海,当晨光洒满云阳环湖绿道的步道,一群规划资源人正以脚步丈量山河,以匠心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
今年10月,2025年度“最美重庆人”名单揭晓,5位在规划资源领域扎根基层、深耕专业的先进工作者荣膺殊荣。他们以大地为卷,以担当为笔,在巴渝大地上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从资源调查到生态修复,从耕地保护到价值转化,5位规划资源人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着同样的初心。脚下是万里河山,心中是百姓期盼。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新征程上,他们以大地为卷,绘就巴渝壮美新图,让每一寸土地焕发生机与活力。
肖尧:江津山水的“青春匠人”
“90后”干部肖尧,六年扎根江津基层,将青春热血倾注于守土护绿。从精准绘制“资源底图”到严格执法捍卫耕地红线,他手握“最严执法尺”,以温和的“娃娃脸”成为违法者眼中的“铁面人”。转战耕保修复岗位后,他以匠心修复大地“伤疤”,将废弃矿山变为“金山银山”。下沉四屏镇期间,他80余次现场踏勘,30余次地灾巡查,组织20余人次紧急避险,用专业与担当筑牢乡村安全防线,成为乡亲们信赖的“贴心人”。
彭正涛:资源调查的“精准标尺”
璧山区土地整治储备中心副主任彭正涛,二十五年如一日坚守调查监测一线。面对重庆复杂地形,他历时三年攻坚,组织核查全市三调图斑,建成覆盖全域的1157万个图斑数据库。他创新采用“互联网+”在线举证技术,为全市国土调查奠定基础。作为部级科技创新团队成员,他推动构建璧山区低空无人机监测网络,覆盖452平方公里,累计飞行600余架次,用科技守护每一寸耕地资源。
李永红:价值转化的“破冰先锋”
云阳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干部李永红,以三次“破冰之举”让长江岸边的云阳成为全国榜样。她首创自然资源资产融资模式,组建“森林+草地”自然资源资产包,为歧山草场争取融资1.8亿元。她深度参与33公里环湖绿道建设,推动江滩变身“城市会客厅”,年均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她更首创古生物化石资产化管理,填补国家空白,让“沉睡”亿年的化石成为富民强县的“绿色资产”。
付光琼:巫溪大地的“平安守望”
巫溪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副局长付光琼,以胆识与担当守护山河安澜。连续两年强降雨期间,有效转移避险群众5000人以上;凌晨对决洪灾,转移200余个菜市摊位和100余辆夜泊车,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300余万元。争取三峡后续地灾治理资金4亿元,完成县城水体公园洪涝治理及提质改造、古路防洪隧洞贯通、地灾避险搬迁等。创新编制“高山峡谷暴雨集中区地质灾害智管”“地质灾害防减救治”特色应用,为岁月静好探索“智慧蓝本”。
赵勇:矿山修复的“绿色诗人”
巴南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干部赵勇,以匠人之心在废弃矿坑吟诵绿色诗行。面对铜锣山的“生态伤疤”,他全程参与修复攻坚,将红炉村、金田村废弃矿山变为花海,单日游客量突破5000人次,带动农户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他创新将修复成果转化为生态地票,形成指标面积860亩,为财政创造价值1.72亿元,其中村集体2580余万元,实现“生态负资产”向“绿色财富”的华丽转身。
陈磊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