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片区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从“包租公”到“合伙人”重庆推进市域数字化转型守正创新铸医魂 砥砺奋进惠民生
第005版:重庆
上一版 下一版 
龙兴片区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从“包租公”到“合伙人”
重庆推进市域数字化转型
守正创新铸医魂 砥砺奋进惠民生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1 月 2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推进市域数字化转型

  (上接1版)

  加快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打造“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数字经济新模式,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重庆累计推动实施6900余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建成211个先进级智能工厂,规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3.9%。

  打通壁垒、横向联通,助力超大城市高品质服务

  “二宝出生,办手续比以前快多了。”重庆两江新区居民刘欢欢说。前不久,产科护士帮助刘欢欢在手机上办理“新生儿出生一件事”。通过重庆市政务服务应用“渝快办”,一次操作就能申办出生证明、户口等事项,刘欢欢第二天就拿到了孩子的出生证明。

  群众少跑腿、数字多跑路。重庆统一建设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整合市级部门、企事业单位、区县(开发区)等自建的数据平台,形成数据资源“大超市”,各单位可按需调用。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推动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用跑’。”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局长代小红介绍。目前,重庆已建成“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集成“一件事”85个,深化打造场景应用300余个。

  既满足群众需求,又服务经营主体。

  在重庆大渡口区八桥镇,过去,监管企业“平均用力、普遍检查”,费时费力,偶尔还有遗漏。如今,镇里在社会通用信用评级体系基础上,以红黄绿三个等级区分,对绿色主体无事不扰,聚焦监管黄色、红色主体。“诚信企业可以更加专心做生意,我们的负担也减轻了。”执法人员李先锋说。

  重庆打造涉企服务一站式平台,实现企业需求与服务供给的智能匹配和精准推送,累计办理企业诉求超万件,还可将惠企政策主动“送上门”。

  三级联动、纵向贯通,促进超大城市高效能治理

  步入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屏幕上,各类数据实时闪动,运行情况一目了然。

  指挥大厅屏幕闪动红色“提示”,信息来自永川区茶山竹海林场的森林防火感知设备。永川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自动同步将火情信息推送至网格员。确认为火苗后,系统迅速调度专业应急队伍奔赴现场,将火情扑灭在初始阶段。

  “一般情况下,由区级中心调度指挥。如果火情较为严重,市级治理中心立即介入,相关部门结合智能预案,协调更多人员参与救火,实现三级高效联动,显著提高治理效率。”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副主任王骏杰说。

  以往,应对森林火灾等应急事件,需要联动市、区、林区等多个层级和单位,沟通成本高、效率不高。对此,重庆横向打造“一个平台”,纵向构建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其中,市治理中心定位“城市大脑”,主要解决跨区县治理难题;区县治理中心聚焦“实战枢纽”,主要解决跨镇街治理难题;镇街治理中心作为“执行末端”,主要解决跨村社治理难题,已覆盖1031个镇街。

  在渝中区洪崖洞,设备一旦感知游客量超过阈值,相关单位将实时收到信息,及时应对景区人流过载;忠县石宝镇老林水库上空,多种传感器实时监测水位、渗压、降雨量等指标,记录水情变化……重庆已建立感知预警、决策处置、监督评价、复盘改进闭环工作机制,打造“韧性安全城市治理一张图”,纳入防汛救灾、燃气管网等领域风险点59万个,接入政府、社会、企业的感知设备2200万个,及时提示风险隐患270类,推动全市应急响应速度提升3倍。

  “超大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重庆坚持以系统论来推动数字重庆建设,降低了决策对个人经验的依赖程度,形成了‘可复制又带不走的能力’。”代小红表示。下一步,重庆将持续推进市域数字化转型,开发更多实用、好用的应用,奋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原载于《人民日报》2025年11月20日1版)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 两江新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