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星向蒙娜丽莎微笑致意,机器人向戴珍珠耳环的少女递出红玫瑰……11月18日晚,两江四岸的无人机展演,让人印象深刻。这场以“中欧合作·渝见未来”为主题的展演,是重庆迎接“欧洲先进制造企业重庆行”重要嘉宾的匠心之作。
这一次,是相遇,也是重逢。去年,“德国先进制造企业重庆行”先一步构建起了中德先进制造领域的交流平台,并推动实现了总额87.65亿元的项目签约。今年,活动再升级、再提质,规格更高的“欧洲先进制造企业重庆行”如期而至。
重庆,用夜空的绚烂相迎;欧洲,以十足的诚意赴约。看嘉宾规格,就能读出欧方对此行的重视——800余名嘉宾来自欧洲17国,其中超三分之一来自世界500强、欧洲500强或行业“隐形冠军”,许多都是全球副总裁以上级别企业家。
重视,是因为机会可贵。
重庆与欧洲虽山海相隔,却携带着相似的工业基因,如今又都踏上了传统制造的迭代升级之路。就欧洲而言,近年来,在各类复杂因素影响下,其高端制造业受冲击较大。面对不确定性,许多欧洲企业急需寻找突破口。就在两个月前,机械制造装备领域的领军企业利勃海尔,正式于重庆永川建造其在中国唯一的机床生产基地——这,恰恰是去年活动结出的硕果之一。成果摆在面前,越来越多欧洲企业家看到了渝欧合作的潜力与契机,也欣然“组团”前来。
潜力与契机,根本上源自重庆的综合优势。
重庆虽地处中国内陆,但工业实力雄厚、发展条件优越。回望过去,“重庆造”笔记本电脑、新能源汽车等产品,早已是欧洲的“熟面孔”;环顾山城,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国际物流大动脉,让“重庆造”能抵达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展望未来,持续建强的“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种种利好叠加,欧洲企业选择重庆的信心更满、底气更足。“重庆行”,就是让嘉宾们切身体会彼此的互补优势,寻找“1+1>2”的机会。
“行”,是行走的“行”。为了此行,重庆精心组织。嘉宾们参观走访、实地调研,参与产业交流会、产业合作会,并围绕“四链融合”产业精准对接展开洽谈。8条线路、20余个产业现场,企业家们亲自走一遍,才能对重庆的产业基础有更直观的认识。可以说,这些直击一线的观察,正是渝欧双方共商产业协同、共觅合作良机的见证。
“行”,是行动的“行”。招商引资,贵在落地,这考验着一座城市孵化机遇的能力。以去年的活动为例,重庆为相关企业成立工作专班,全生命周期跟进项目转化。截至目前,去年签约的12个投资项目已全部开工,其中6个已建成投产。这背后,是重庆打出政策、金融、人才等一系列组合拳,用高效精准的服务全力保障合作顺畅开展。
行走已见效,行动不停息。19日,28个项目进行现场签约,签约金额达975.5亿元人民币。以“欧洲先进制造企业重庆行”为契机,创造双向奔赴、互利共赢的机会,定可促使双方在技术、贸易、投资上展开多维合作。这场跨越山海的活动,未来还会有更多值得期待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