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长江绿 激活发展源培育高素质新农人 建设西部一流农林职教高地
第006版:区县·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守护长江绿 激活发展源
培育高素质新农人 建设西部一流农林职教高地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1 月 2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农林科技学院
培育高素质新农人 建设西部一流农林职教高地

  农林科技学院学子深入三峡库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9月,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农林科技学院被授予我市“教育强市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是对学院在创新培育农林科技人才、全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高度认可。

  以农为根,以技育才。作为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办学历史最悠久、底蕴最深厚的二级学院之一,农林科技学院已走过八十余载风雨历程,始终以“双脚沾泥”的实干姿态,践行着“眼望星辰”的职教理想。

  近年来,学院紧抓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与农林产业升级的双重机遇期,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深度融入区域发展与国家战略之中,探索构建“党建引领、产业导向、科研赋能”的产教融合新格局,矢志建设成为辐射西部、服务全国、放眼世界的现代园艺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与技术技能创新服务策源地。

  既有技能硬实力

  更有服务热忱心

  10月17日,云阳县2025年新农人高职学生“三爱”体验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班培训顺利结业,50名云阳籍学生在为期七天的沉浸式学习中,深化了对农业的理解、增强了对农村的关注、提升了对农民的情感,进一步坚定了投身“三农”事业的信念。随着培训班结束,这批“新农人”正式启程,将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书写属于他们的青春篇章。

  培养“厚人文、懂种植、善加工、会创新”的高素质“新农人”——这是农林科技学院对于育人初心与使命的坚定回答。

  学院始终立足“服务乡村振兴、培育农林英才”办学定位,着力打造“党旗红助兴农”党建品牌,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不断完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构建“五维同心”(思想领心、课程正心、实践强心、文化润心、管理凝心)大思政体系,全力培育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三农”人才。

  思想领心,铸牢理想信念之魂。学院将耕读教育、“三农”情怀与绿色发展理念深度融入育人全过程,推动红色基因与农耕文化交融共生,构建起“红绿相映、立德为先”的大思政育人体系。

  课程正心,夯实专业筑基之根。通过“理论学习—元素挖掘—课堂创新”三维并进,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打造田园实境课堂。目前已建成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获得1个重庆市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实践强心,锤炼知行合一之能。依托农林故事汇、香樟大讲堂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结合昆虫艺术节、白土摸鱼节、太龙红桔采摘节等农业节庆,拓展实践育人场景;构建“校园实践—乡镇服务”双轨并行的育人机制,推动学生专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同步提升。

  这种德技并修的培育体系,使得学院培养的人才既有扎实技能的“硬实力”,更有服务“三农”的“热忱心”。近年来,学院培养出的学生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赛事中屡获大奖;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95%左右,对口率高,学生、家长和企业满意度均超过98%,为区域产业发展输送了大量“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优秀人才。

  打造致富金果果

  做亮产业新名片

  今年3月,在重庆市第七届“三峡杯”优质中熟柑橘评选活动中,学院帮扶的开州区丰见种植场脆香甜柚获柚类金奖,万州新立果蔬专业合作社古红桔摘得杂柑类银奖。这些“金果果”正是学院以科技赋能产业、以职教服务乡村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农林科技学院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己任,精准对接柑橘产业链各环节岗位需求,整合形成园艺技术市级“双高”专业群,构建起“党建引领、产业导向、科研赋能”的产教融合新范式,持续为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注入职教动能。

  技术创新,结出产业“金果”。学院与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共同打造技术技能积累高地。近3年,承担大量省部级科研与横向课题,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选育新品种2个,推广新品种10个、新技术28项,申请专利14项、授权2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

  产业对接,搭建融合“桥梁”。通过成立柑橘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牵头成立古红桔产业学院,搭建科技小院和“桔子红了”实践基地等产教融合平台,学院持续推进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已开发柑橘酒等精深加工产品10余种,推广“沃柑”“金秋沙糖桔”等新型果树品种10余个,帮扶50余家企业实现技术升级与产业转型。

  服务乡村,书写振兴“答卷”。学院创新“政校行企”四方协同机制,统筹推进乡村基层组织振兴与产教融合发展。重塑古红桔产业链,书写三峡平湖桔颂新篇章,打造万春腊肉、三峡稻渔米、平湖橘颂等多个产业品牌,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续活力。

  从课堂到实验室,从田间到产业链,学院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职教发展与乡村振兴合鸣共响,让产学研用的成果真正转化为产业升级的推力、农民增收的实绩,让职教力量成为乡村振兴最坚实的“底座”。

  推动技术走出去

  提升国际话语权

  在斯里兰卡的田野里,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农林科技学院副院长曹剑仔细查看树苗生长状况,并为当地技术人员系统讲解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

  农业是斯里兰卡的支柱产业,但管理粗放、植保技术落后,一直制约着当地农业发展。为助力斯里兰卡农业发展,农林科技学院与斯里兰卡共建乡村振兴学院,组建“教授+企业技术人员+国内专家”服务团赴当地开展培训,全面推动技术“出海”。

  这一实践正是学院持续推进“职教出海”、拓展国际合作领域的典型缩影。近年来,学院积极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标准输出、项目合作与人才交流等多种形式,不断丰富国际化办学内涵,拓宽职业教育的国际辐射半径,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中外农业文明互鉴作出了积极贡献。

  深化人才互动,推动双向流动。学院积极承接海外留学生培养项目,已完成首届海外留学生培养,形成留学生培养标准;同步选派学生到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访学交流,形成“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双向交流机制。

  搭建合作平台,推进资源共享。中斯共建斯里兰卡乡村振兴学院,获批国际特色化项目,累计派遣骨干教师10余人次赴斯里兰卡开展红茶加工等技术服务,组织培训与帮扶逾百人次,初步建成常态化合作机制。

  推动标准输出,增强国际话语权。学院开发“中文+园艺技术”国际课程2门,建成中国印尼国际化双语课程3门,牵头制定坦桑尼亚、斯里兰卡国家职业标准6项,“斯里兰卡数字经济职业标准开发与双认证项目”立项4项,有效提升了我国园艺职业教育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此外,学院还承担了缅甸、斯里兰卡等国际班教学,参与搭建“跨境抱团服务平台”,成立国际数字乡村振兴职业教育联盟,举办首届国际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建成海外人才培养基地1个,开展教授服务团国内外培训交流8次,输出各类国际课程4门,形成多维度、立体化的国际合作网络。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农林科技学院将继续高擎立德树人之炬,深植产教融合之根,拓宽国际合作之域,加快建设西部一流农林职业教育高地,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展现更大担当、贡献更多力量。

  文秀月 黄丹 图片由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农林科技学院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 两江新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