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之治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重庆全面推行信用修复“一件事”全国首个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全流程快速通道在渝上线红嘴鸥又来了金融活水赋能新重庆建设 改革创新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梁平:开展联合检查 筑牢安全防线巫山:雪中巡线保供电 党员服务暖寒冬
第003版: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上一版 下一版 
大城之治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
重庆全面推行信用修复“一件事”
全国首个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全流程快速通道在渝上线
红嘴鸥又来了
金融活水赋能新重庆建设 改革创新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梁平:开展联合检查 筑牢安全防线
巫山:雪中巡线保供电 党员服务暖寒冬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1 月 2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四五”·答卷
重庆全面打造三级贯通的数字化平台,形成超级“城市大脑”
大城之治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余虎

  2025年8月的一个清晨,綦江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的手机突然响起预警提示——“巴渝治水”系统监测到蒲河寨溪大桥断面溶解氧连续3天超标。与此同时,系统自动锁定上游两家污水处理厂为疑似污染源,并同步推送预警信息至水利局、乡镇负责人及基层治理中心。3天后,通过多部门协同处置与水电站调度,断面水质恢复正常。这个“3天解决跨部门治水难题”的实战案例,正是重庆以数字技术破解超大城市治理困境的生动缩影。

  “十四五”期间,重庆大力推进数字重庆建设,以数字技术为依托,以数字化思维全面打造三级贯通的数字化平台,形成超级“城市大脑”,让“大城之治”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

  更智能

  构建全域感知的数字治理中枢

  2025年春节黄金周,渝中区解放碑商圈单日最高客流突破180万人次,5G+AI视频分析系统实时捕捉到3处潜在拥堵风险点,自动生成包含警力调配、地铁限流、商户引导的三维疏导方案,通过三级数字化治理中心推送至公安、交通、商务等6个部门。15分钟内,80名警力精准布控,2条地铁线路启动高峰限流,12家商场同步开启临时通道,最终实现全天客流零踩踏、交通零瘫痪。这场由“数智大脑”主导的百万级人流管控战役,正是重庆构建全域感知数字治理中枢的生动实践。

  作为超大城市治理的“智慧内核”,重庆三级数字化治理中心已形成“1个市级中枢+30多个区县分中心+1038个镇街工作站”的全域架构,整合公安、交通、环保等23个市级部门的1.2万项数据资源,建成包含1.7万余个感知点位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在硬件层,部署毫米波雷达、AI视频监控、水质传感器等智能设备,实现从地下管廊到高空云图的立体感知;在数据层,构建“一库一池一平台”架构,打通政务云、警务云等8个异构系统,日均数据交互量达4.2亿条;在应用层,开发340余个智慧场景,覆盖城市治理全领域。

  数据显示,重庆早晚高峰主干道通行效率提升18%,主干道平均车速从2020年的26公里/小时提高至2025年的32公里/小时,交通拥堵指数从2020年的1.89降至2025年的1.43。

  【画外音】重庆的实践表明,数字治理中枢不仅是技术平台,更是制度创新的载体。重庆通过建立“数据共享负面清单”制度,打破23个市级部门的数据壁垒,实现89%的跨部门业务协同率;推行“算法备案制”,对137个治理算法模型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这种“技术+制度”的双重创新,推动超大城市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见、从经验判断向数据决策、从分散管理向协同共治转变。

  更高效

  重塑跨部门协同治理流程

  今年9月15日20时17分,渝中区解放碑街道“141”基层智治平台接到市民王先生通过“渝快办”平台提交的投诉:较场口夜市3家烧烤店存在跨门店经营、油烟扰民问题。平台智能分析系统在研判后迅速生成派单方案——指派距离最近的解放碑综合执法中队队员前往处置。23时02分,执法队员通过执法终端上传整改后的照片,系统自动向王先生推送处置结果。这场从投诉到办结仅用2小时45分钟的治理闭环,较改革前效率提升300%,成为重庆“大综合一体化”改革重塑跨部门协同流程的生动注脚。

  作为全国唯一推行省级层面“双主任”制城市治理委员会的地区,重庆通过制度重构破解“九龙治水”难题。2024年起,城市治理委员会统筹规划、执法等12个领域的89项市级事权,建立起协同机制。

  在行政执法领域,全市整合组建38支综合执法队伍,开发“执法码”与“企业码”互核系统。2025年中心城区行政执法事项综合率达71.9%,重复执法投诉量下降68%,“信用+执法”场景应用使群众满意率提升至87%。

  跨部门协同的效能还体现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改革中。重庆打破23个市级部门的数据壁垒,将企业开办等13个高频事项整合为“一件事一次办”,通过流程再造,企业开办时间从3个工作日压缩至4小时。2025年“渝快办”平台办理业务量达1.2亿件,96%事项实现“全程网办”,群众跑腿次数平均减少3.7次,政务服务满意度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列。

  【画外音】重庆的实践,构建了跨部门协同的“三阶跃迁”路径:在决策层,建立“双主任”制打破部门壁垒;在执行层,通过“执法码+企业码”实现监管协同;在服务层,依托“一网通办”优化民生体验。这种“制度+技术”的双重保障,使跨部门业务协同率从2020年的32%提升至2025年的89%,印证了超大城市治理中“协同效率决定治理效能”的深刻命题。

  更精准

  数据驱动的治理效能革命

  今年7月,梁平区生态环境局接到“巴渝治水”系统紧急预警:汝溪河河面出现约300平方米的油污带。系统通过AI溯源模型,15分钟内便锁定上游2.3公里处的某食品加工厂——其隔油池违规排放导致污染。更令人惊叹的是,系统精准预判油污将在6小时后抵达下游饮用水源地,并自动推送包含“应急截污坝位置、调水稀释方案、企业停产指令”的处置清单至生态环境、水利、属地政府等5个部门。通过多部门协同处置,仅用4.5小时就完成油污清理,较传统人工排查处置效率提升8倍,避免了可能影响12万居民饮水安全的环境事件。这场“数据追污”战役,正是重庆以数据流重构治理精度的生动写照。

  不仅如此,政务服务领域的“精准滴灌”还让市民办事体验发生质变。“渝快办”平台2025年推出的“新生儿一件事”集成服务,通过打通卫健等7个部门数据,将出生医学证明等6个事项整合为“一次申报、并联审批”,办理时间从3个工作日压缩至2小时,材料提交从18份精简为2份。

  城市管理的“绣花功夫”则体现在资源配置上的精准高效。重庆基于人口热力图和出行规律,在“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中实施差异化资源投放:在渝中区解放碑等商业密集区,新增1.48万个错时共享停车位,通过“渝快停”平台实现车位使用率提升45%。

  而在社会治安方面,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巡逻”系统使重点区域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37%,破案率提升至89.2%,群众安全感指数达98.6%。

  【画外音】重庆精准治理的背后,是“数据中台+业务中台”双轮驱动的技术架构。市级数据中台已归集6.8亿条政务数据,开发237个数据接口向各部门开放共享;业务中台构建“需求—资源—匹配”智能引擎,实现治理资源与民生需求的精准对接。这种“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服务”的治理范式,使城市治理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当数据精准触达治理末梢,民生获得感便有了最坚实的支撑——从长江碧波到“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的便利,从新生儿出生的“秒批”服务到老年人的智能关怀,数字重庆正以治理精度的提升,书写着人民城市的幸福答卷。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 两江新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