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整酒人人怕,当面恭贺背后骂。”
“你办酒,我设宴,大家心里都讨厌!你整酒,我整酒,整的全是众亲友!”
11月14日,走进黔江区黄溪镇塘河村,院坝里老党员李运棋边淘洗红苕,边哼唱着“抵制无事酒”的顺口溜。“要不是她们进村来宣传,我险些就犯了错。”说起那场被取消的70岁寿宴,李运棋还有些不好意思。
李运棋是塘河村有名的种植、养殖能手,靠务农住上了砖瓦房,还把两个子女培养成了大学生。今年7月,他向亲朋好友发出请帖,准备办70岁寿宴,好好热闹一下。
正当老李筹办寿宴时,7月中旬的一天,黄溪镇“小板凳”微宣讲志愿者张琼,同村社干部一起,在村便民服务中心开展了一场乡风文明宣讲活动,不办“无事酒”是其宣讲内容之一。听完他们入情入理的讲解,老李顿然醒悟,第二天便取消了寿宴。
在生日当天,老李的儿子和女儿,买来鸡鸭鱼,做了一桌子菜。“这些菜经济实惠,有了勤俭和美的家风,比办啥子酒都强。”李运棋笑着说。
“礼尚往来本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但过多的‘吃酒’无疑成为了一种人情负担。”黔江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搬家办酒、孩子满月办酒、生日办酒、升学办酒、买车办酒……名目繁多的“无事酒”层出不穷,礼金也让人无法承受。“碍于面子,实在没钱,哪怕借钱也得随礼。”
为净化乡风,淳朴民风,几年前当地就将婚丧事简办、整治“无事酒”,厚养薄葬等内容,写进了村规民约。
“村规民约制定容易,但要真正推行却很难,谁都不愿意率先尝试,怕为了省钱而丢面子。”上述负责人说。为了加深大家对文明乡风的理解,黔江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志愿者等的作用,在各个村组建了“小板凳”微宣讲队伍,走村串户为村民宣讲。
为了让宣讲“接地气”,“小板凳”微宣讲队伍利用大喇叭、小品、快板、话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讲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村民容易接受。
如今,黔江已组建250余支“小板凳”微宣讲队伍,创作出与文明乡风有关的舞蹈、山歌、小品等文艺作品十余个,让文明乡风“吹”进了农家院坝,当地也逐渐形成了勤俭节约、文明和谐、互帮互助的农村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