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绿向新向优 换来发展“含金量”从“重庆技工”到“全球服务者”中外青少年山城步道徒步登高挑战赛举行提质培优育匠才 增值赋能铸华章
第005版:重庆
上一版 下一版 
向绿向新向优 换来发展“含金量”
从“重庆技工”到“全球服务者”
中外青少年山城步道徒步登高挑战赛举行
提质培优育匠才 增值赋能铸华章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1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提质培优育匠才 增值赋能铸华章

  “十四五”以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锚定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产教融合为引擎,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壮阔征程中书写了激荡人心的育人答卷。

  五载耕耘,构建特色专业优势专业集群,专业建设与区域重点产业同频共振。深耕教学改革“试验田”,市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成绩斐然,多项突破性成果领跑全国职教赛道。绘就产教融合“同心圆”,校企协同育人矩阵蔚然成型,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技能动能。

  专业建设

  链上布局打造高水平专业集群

  当前,重庆正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迭代升级制造业产业结构,全力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作为重庆职业院校的排头兵,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深度嵌入发展大局,围绕产业链布局专业链,打造高水平专业集群,绘就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同频共振的生动画卷。

  “学校始终深刻把握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趋势,坚持专业布局与产业发展深度匹配原则,以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为己任,以集群化建设为导向,系统性重塑专业群布局。”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张志刚说。

  学校践行“产业导向、集群发展、交叉融合、动态优化”理念,构建起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为双主体,以测绘地理、安全应急为鲜明特色,土木建筑、财经商贸、文化艺术类专业协调发展的“两主体双特色多协同”现代化专业体系,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为精准对接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与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需求,学校将专业建在产业链需求核心环节,围绕“智能制造产线装备、工业互联网系统、智慧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超大城市安全应急、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组建由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工程测量技术、现代物流管理等11个专业群组成的高水平专业集群。各专业群在集群化建设模式下,实现优势互补、互融共进,形成了覆盖核心产业链上下游的高技能人才供给高地。

  经过5年来系统化、高标准建设,学校专业发展成效卓著,已成为区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2024年,学校建成机电一体化技术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2025年获批建设工业互联网技术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拥有国家级骨干专业6个、市级骨干专业10个,骨干专业体系日益夯实。教学条件与资源建设迈入全国先进行列:建成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拥有市级“双基地”、共享型及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6个。教学资源建设成果丰硕:打造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10门,主编国家规划教材10部,建成市级及以上专业教学资源库6个。教育教学改革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充分彰显了学校的深厚积淀与引领实力。

  产教融合

  校企协同激活发展新引擎

  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产教融合是一道必答题。但如何答好这道题考验着办学智慧。

  学校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创新,构建了“市域产教联合体为平台、产业学院和现场工程学院为载体、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场景、订单班为纽带”的产教深度融合新范式,形成了资源共建、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校企命运共同体。

  平台引领,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学校主动对接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津工业园区等核心产业集聚区,牵头组建了“重庆市先进动力装备产业市域产教联合体”“重庆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市域产教联合体”等4个市级产教联合体,并积极参与国家级有色金属产教融合共同体;实体运行,打造校企协同新载体。学校与南方测绘等行业领军企业共建了2个市级现代产业学院,与赛力斯集团共建国家级“现场工程师学院”,探索“校企双主体”治理模式;场景重构,升级实践教学新基地,学校与企业共建集“实践教学、真实生产、技术研发、社会培训”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和生产性实训基地。

  模式创新,畅通人才共育新路径。学校与长安汽车、华为等龙头企业合作开设了50余个订单班。近年来,通过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模式联合培养的学生已超过4000人,他们因其精准匹配岗位的能力,成为企业争相聘用的香饽饽。

  这套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产教深度融合办学模式,让产教融合这道必答题成为驱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

  人才培养

  创新赋能锻造技能生力军

  打破传统课堂边界,让学生在企业车间里“真刀真枪”地学……这正是重庆工程职院与赛力斯集团等龙头企业携手探索的现代学徒制育人新图景。

  校企创新“四双三融两贯通”现代学徒制,形成育人新样本。其中“四双”定义了全新身份:学校与企业是“双主体”,教师与师傅是“双导师”,学生兼具“双身份”,教室与车间是“双环境”。“三融”重构了教学内容:课程标准与岗位标准融合,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融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融合。

  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实现从学校的学生,逐步过渡为企业认可的学徒,最终成长为合格的职业人。这一模式也成功入选国家首批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计划。

  这是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缩影。近年来,学校持续迭代升级“产业—专业—课程—教材—基地—师资”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聚焦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及“类上班制”特色育人模式,精准对接行业需求,打通“岗课赛证”育人链条,形成独具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经验。

  学校倾力打造面向未来的“金课程”,开发一批对接岗位、数智融合的优质课程、项目与案例;推进“金教材”建设,实施教材数字化升级行动,打造可听、可视、可练、可互动的精品教材;建设“金基地”,校内建成涵盖自动化生产线装调与维护、智能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等方向的105个产业高端、技术领先的实训基地,校外联合优质企业共建实习基地214个,形成“多方参与、共建共管、功能齐全”的格局;汇聚“金师资”,构建“领军人才+大师能手+科教团队+双师队伍+行业导师+外籍教师”为一体的师资体系。

  耕耘结硕果,育人再出新。2020—2025年,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金奖)10项、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金奖11项;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全国金奖6项,并在2024年荣获高校集体奖,全国仅10所高校获此殊荣,充分展现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过硬实力。

  “站在承前启后的历史节点,学校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扛起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历史使命,书写职业教育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易俊说。

  蔡庆 冯焰勇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 两江新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