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至16日,斯洛伐克议会多党联合考察团(以下简称考察团)一行13人,乘高铁来到被誉为“世界苗乡”的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参访。他们体验苗医、苗绣等中国非遗,走访红薯加工、布福娜种植等产业基地,深入基层立法联系点、巴渝实践站等,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世界苗乡,我们看到了中国民主的鲜活力量,获得很多启发。”考察团成员说,这是一段印象深刻的行程。
此次考察团参访,是重庆市人大常委会连续第二年开展“外籍人士走进人大”系列活动。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以巴渝实践站、基层立法联系点等平台为载体,叠加民族团结、文旅发展、乡村振兴等内容,在彭水县建立了首个全过程人民民主外事参访点,向世界讲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庆故事。
“老百姓的愿望有反馈,服务群众直接高效”
15日下午,考察团一行抵达彭水,首站前往靛水街道五湖社区全过程人民民主巴渝实践站,详细了解实践站基础功能和彭水县人大创新开展的“圆梦群众微心愿”活动。考察团了解到,当地居民通过实践站反映希望硬化某段道路的诉求。该诉求经彭水县人大代表反馈,政府部门评估,由街道议事代表票选为2025年民生实事,如今新硬化的道路已投用。
“老百姓的愿望有反馈,服务群众直接高效。”斯洛伐克民声党成员、特伦钦州副州长米哈尔·巴尔泰克是斯洛伐克议会的一名“90后”,首次到访重庆。他说,这样服务人民的方式更管用、有效。考察团其他成员也充分肯定了这一高效务实的民主机制。
16日,外宾们前往保家基层立法联系点保家法庭立法信息采集点参访。该基层立法联系点肩负周边5个乡镇14万余群众与国家立法机关之间的沟通任务。保家法庭立法信息采集点自设立以来,参与34部法律法规草案征询,收集700余条意见建议,其中18条被采纳。
“让每个人的声音都能被听到,转化为具体可行法规和政策,重庆地方立法紧密联系群众,建议征询更广泛。”考察团成员说,斯洛伐克议会在立法过程中也会采取各种形式收集信息、听取建议。中国的基层立法联系点直接听取人民意见建议,很有启发意义。
“苗绣太漂亮了,苗医也很神奇”
苗医、苗绣均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彭水有苗族人口31.8万人,是全国苗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区县。在彭水苗医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苗族医学“绝活”,外宾们深入了解苗族医药文化、苗医药科研、药品检测、传承教学、药膳制作等情况,亲身体验苗医技能。
当前,彭水正使用自治县立法权,开展“苗医药发展条例”立法工作,保护传承苗医药文化并推动产业发展。在苗绣馆,外宾们仔细欣赏苗绣作品《砥柱铭》,纷纷竖起大拇指。
“苗绣太漂亮了,苗医也很神奇。在彭水,我们体验了不一样的中国。”斯洛伐克方向党青年组织“社会民主青年人”副主席、议会外交委员会成员苏珊娜·普列维科娃是考察团中唯一的女性。她说,彭水之行让自己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包容,自己购买了很多具有纪念意义的苗药、苗绣,准备送给妈妈和朋友,带动更多人了解中国和重庆彭水。
“希望经常开展像彭水行这样的深入交流”
行程中,外宾们还前往彭水工业园区红薯精深加工园、润溪乡莲花寺村布福娜种植基地、蜂旅同州农旅融合产业园,感受重庆乡村振兴新活力,品尝新鲜农副产品;走进蚩尤九黎城,欣赏这座凝聚苗族同胞智慧、文旅专家建议与游客期待建设而成的苗族风情城。
考察团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庆基层实践故事,看到彭水民族文化繁荣和乡村振兴发展成果,深刻感受民族团结精神风貌,对重庆基层民主实践给予积极评价。
“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相遇。随着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向纵深发展,希望这样的友好交流从高层进一步延伸到更多层面和领域。”斯洛伐克方向党主席团成员、议会外交委员会主席马里安·凯里在前往彭水的高铁上偶遇一对重庆母女,女孩流利的英语、自信大方的态度,令人记忆犹新,“这样的互动具有示范意义,希望共同推动更多普通群众参与的互动交流。”
未来,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深化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邀请更多来渝、在渝外籍人士走进人大履职场景,进一步增进外籍人士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了解,充分展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重庆的实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