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数学“国家队”巧解现实难题巫山国际红叶节22日开幕中国畜牧科技论坛将举行《重庆·1949》:用艺术镌刻城市记忆重庆公积金全款购房提取条件进一步放宽
第004版:重庆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数学“国家队”巧解现实难题
巫山国际红叶节22日开幕
中国畜牧科技论坛将举行
《重庆·1949》:用艺术镌刻城市记忆
重庆公积金全款购房提取条件进一步放宽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1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报调查
自动驾驶实时轨迹优化、集装箱堆存装卸……
重庆数学“国家队”巧解现实难题

新重庆-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张亦筑

  10月14日,两江新区长安科技产业园,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的数学家们正和长安汽车工程师讨论问题。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数学被誉为“自然科学的皇冠”,当数学家集体“破圈”走向产业界、和企业合作时,他们往往能掌握破旧立新的“关键密码”。

  在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一项“红外夜视安全智能感知系统”成果在长安汽车“前瞻科技”专区展台首次亮相。

  这套系统由长安汽车与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以下简称重庆中心)团队联合研发,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让汽车装上“透视眼”,从而“看”得更清楚、行驶更安全。有了数学“国家队”的加持,该系统集成的多个原创红外视觉感知算法,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是工程问题更是数学问题

  长安的一些问题“卡”在数学上

  重庆中心主任、重庆师范大学(以下简称重师)教授杨新民是应用数学博士出身,已深耕数学领域40余年。2021年,他还多了一个身份:长安汽车独立董事。

  一家汽车央企,为何邀请一位数学家担任独立董事?这还得从头说起。

  2020年2月,科技部公布首批13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名单。重庆中心作为其中之一,由重师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院所和企业共建,杨新民担任主任。

  “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的建设使命,是要加强数学家与其他领域科学家及企业家的合作与交流,聚焦、提出、凝练和解决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重大工程、区域及企业发展重大需求中的数学问题。想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找到问题。”在杨新民看来,关在实验室里是找不出问题的,一定要走出去。

  杨新民从学校数学、计算机与信息等相关学院抽调了几位老师,开始对包括长安汽车在内的40多家企事业单位进行走访调研。

  随后的大半年时间,重庆中心与长安汽车团队展开了40余次反复研讨,提出多个汽车制造中的关键数学问题。其中,“复杂条件下自动驾驶实时轨迹优化问题”获批2021年重庆市科技局“揭榜挂帅”项目。

  “在汽车研发过程中,其实有很多数学问题。但研发团队很少把这些问题看作数学问题,而是当作工程问题来看待。”时任长安汽车工程研究总院总经理的詹樟松谈道,正是与数学“国家队”的合作,让长安汽车看到:原来许多“卡脖子”问题,归根到底都“卡”在数学上。

  数学家的加入,成为长安汽车创新发展的“助推器”,长安汽车也加大了合作投入:对重庆中心牵头承担的市级“揭榜挂帅”项目予以资助;主动提出成立重庆中心汽车研究中心;从2022年起招收数学类博士……

  这些投入让长安汽车尝到了“甜头”:一项由重庆中心团队开展的变速器研究,通过优化变速器控制算法,使变速器质量问题的数量降低60%,整车问题降低8%,节约上千万元售后成本,助力长安汽车登上“第四届世界十佳变速器”榜单。

  集装箱堆存问题

  本质上是数学组合优化问题

  “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问题可能到现在还没解决!”提起这些年与数学家的合作,重庆果园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信息部部长孙晓驰感慨道。

  近年来,果园港虽“上新”了很多智慧化手段,但一些问题始终没得到有效解决。例如,码头堆场集装箱堆存问题是个“老大难”。孙晓驰介绍,过去他们根据经验对集装箱生产管理系统做过算法迭代、系统优化,起初很有效,但很快就遇到了瓶颈,翻箱率降不下来,作业效率提升不上去。

  2023年9月,重庆中心与果园港签订数智化合作框架协议。随后,重庆中心“爱优化”团队负责人杨有带队进驻码头蹲点,像工人一样上下班,一蹲就是几个星期。

  最终,杨有团队形成一份长达70多页的调研报告,针对码头生产指挥调度、码头作业历史大数据挖掘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集装箱的堆存问题,本质上是数学组合优化问题。”杨有说,他们用数学规划方法精准描述应用场景,首次将数模融合的AI模型用于港口作业,为集装箱装卸提供了更加科学高效的存储选位方法。

  2024年,果园港翻箱率同比下降6.2%,港口综合作业效率同比提升1.7%。一行行数字、公式和代码,变成破解企业痛点的“关键密码”。

  在重庆果园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的一间工作室里,有一面知识产权墙。一张“基于堆存行为特征的集装箱存储选位方法”的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占据“C位”。这项今年5月授权的专利,也是公司获得的首个国家发明专利。

  “数学+”打破学科壁垒

  公式符号成为解决难题的“利器”

  如今,驾车行驶在重庆高新区,有了更“丝滑”的体验。自从“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及平台”上线运行后,该区10余个路口的车辆最大排队长度降低20%、通行速度提升15%。

  这项创新成果,由重庆中心与中国电信旗下中电智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智安)联合开发。之所以有此效果,是因为团队结合运筹学最优化方法及人工智能算法,自主研发出“秒级”实时自适应交通信号算法库,让红绿灯等交通信号设备有了更聪明的“大脑”,能够根据实时采集的交通流量、排队长度、车速等数据,对交通信号进行实时动态优化。

  仅2024年,该成果就助力中电智安中标西藏昌都、新疆哈密等智能交通项目,总金额超亿元。

  “加入这个团队,能让自己的科研成果产生经济社会价值。”皮家甜是数学与智能交通团队的核心骨干,人工智能专业背景出身,原是重师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教师。2021年3月,他被选聘为重庆中心专职研究人员,成为最早的“国家队”队员之一。

  事实上,团队的其他成员,也来自应用数学与运筹学、交通工程、电气工程、人工智能等不同学科。正是以“数学+”打破学科壁垒,深度跨界融合,他们不断取得原创性、引领性成果,让数学真正“用”起来、“活”起来,不是高冷的公式、抽象的符号,而是解决现实难题的“利器”。

  如今,在超大城市“治堵”的问题上,他们又将目光投向了应急车道。

  “我们研发的应急车道智慧动态管控系统,实现了道路资源分时、分段的动态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皮家甜介绍,目前,该系统已在重庆多个易堵路段试点,实现交通管理理念和技术的双重创新。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 两江新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