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闪耀两江四岸 激活消费新场景重庆推出5条精品线路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大学城复线隧道工程完成近九成云阳构建四级网络 推动养老服务均衡发展“愿做那座山桥,助孩子往来春风与远方”西南政法大学摘冠
第007版:重庆
上一版 下一版 
光影闪耀两江四岸 激活消费新场景
重庆推出5条精品线路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
大学城复线隧道工程完成近九成
云阳构建四级网络 推动养老服务均衡发展
“愿做那座山桥,助孩子往来春风与远方”
西南政法大学摘冠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1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凡人微光 温暖山城
从教23年,乡村教师涂娅将300多名孩子送出大山
“愿做那座山桥,助孩子往来春风与远方”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李周芳

  酉阳板桥乡水车坝小学,涂娅在给学生们做饭(摄于9月3日)。通讯员 冉川 摄/视觉重庆

  10月31日清晨,武陵山深处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板桥乡,山雾还未散尽。

  水车坝小学教师涂娅系上围腰,麻利地冲洗油麦菜、白菜和番茄,随后把刚送来的排骨和肉丝腌好……食材备妥,她脱下围腰,走到学校大门口迎接学生:“1、2、3、4、5!人来齐了,上课!”

  涂娅是这所山村小学唯一的教师,学校目前仅有三间房、5名学生,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微小学”。从2002年从教至今,20多年来,涂娅已累计将300多名孩子送出大山,他们中有60多人考上了大学。

  把美“种进”山里娃的心里

  水车坝小学坐落在一处山坡上。上午9点,教室传出涂娅的讲课声,她正在给两名二年级学生上语文课。

  教室黑板被分成三个部分,中间的智慧黑板亮着课件;左边用彩色粉笔画着一只寒号鸟蜷在崖缝中酣睡;右边的田字格里,红色粉笔勾勒偏旁、绿色粉笔标注部首,鲜明的色彩让汉字结构更清晰。

  “这些画都是我在网上学的。”涂娅说,学生对图画格外感兴趣,她便尝试将绘画融入课程中,“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听课更专注,学习起来也格外投入。”

  这间不到15平方米的教室,角落摆满各类绘画作品,有石头画、泥塑画、木头画,后墙也贴满了学生的画作,山里的太阳、野花、树木、房子……画面温馨可爱,让这间小小的教室暖意融融。

  孩子们都有发现美的眼睛。涂娅在教室外的一个简易花圃里种了月季、鸡冠花、格桑花、映山红等,还栽了些蔬菜。劳动课上,她会带孩子们来拔拔草、松松土,再和盛开的花合个影,“他们都很喜欢,所以也入了画。”

  “这5个学生中,3个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两个念二年级。”涂娅说,她把一节课分成两个20分钟,先在幼儿园上20分钟,再给二年级上课。

  涂娅还要给5名学生做饭。她会在课间休息时把饭煮好,上午课程结束后迅速炒菜,“一般12点左右开饭。”

  “努力让井底的蝌蚪,看见小鸟口中的那片无垠”

  “虽能力有限,却总想托起井底的蝌蚪,让他们看见,小鸟口中的那片无垠。”10月23日,涂娅在朋友圈写下的这段文字,道出自己的初心。

  涂娅是土生土长的水车坝村人,也曾是这所村小的学生。2002年,涂娅成为水车坝小学的代课教师,2007年转为正式教师。“之前学生挺多,后来越来越少,其他老师也陆续调走了。”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涂娅就独自守护这所“微小学”。

  “山里的孩子,很多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照顾,还有一些来自单亲家庭。”涂娅有一次发现学生小彬走路一瘸一拐,原来是因为鞋子坏了,孩子光着脚在石子山路走了三周。涂娅心疼极了,当天就去镇上给她买了一双新鞋。

  每逢端午节,涂娅会去山里采粽叶,和孩子们一起包粽子;中秋节,她会给孩子们买月饼,并让他们和远方的父母视频通话;每周一,她和孩子们一起升国旗、唱国歌……

  坚守23年,涂娅把300多名孩子送出大山,继续学业。

  “23年不是终点,仍愿助孩子往来春风与远方”

  水车坝小学的学生在读完四年级后,会转到板桥乡中心小学。很多离开的孩子回村时,会专门到学校看望涂娅。

  “涂老师,这是我在学校运动会上得的奖牌。”10月31日下午,曾经的学生小豪拿着奖牌来看她,还滔滔不绝地跟她讲起学校发生的事。

  小豪现在酉阳双桥育苗中学读书,每周回家一次,每次都要来学校“打卡”,说一声“涂老师,我回来了”,有时还带些小零食。

  25岁的冉彪,如今是天津南开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研二的学生。在水车坝小学上学时,他因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天气一冷病情就会加重。山里的冬天特别冷,涂娅每天早上都会提前到学校生火,下课时让他在屋子里烤火取暖,上课时就把还有余温的炭火装在铁瓷盆里,放在他桌子下面。一坚持就是四年。“因为生病,我选择学医,就是想成为涂老师那样的人,帮助别人,带给别人力量。”冉彪说。

  “我经常会给涂老师发微信。”今年29岁的张娅慧从四川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央企工作,她印象最深的是,经常有调皮的学生把涂老师气哭,但她从来没有责备和放弃学生。“我现在遇到困难,总会想到她耐心教育我们的样子。”

  从青年到中年,涂娅见证了水车坝村小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破旧的石头校舍到水泥砖瓦房,再到如今焕然一新的教室;从木板黑板到智慧黑板;从水泥地教室、泥土操场,到地胶地面、悬浮地板操场;从木板厕所,到水冲式厕所……

  涂娅对未来充满信心,她在工作日志中写道:“23年不是终点,我仍愿做那座山桥,助孩子往来春风与远方。”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 两江新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