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冶建工大厦 |
今年是中国五矿集团成立75周年。作为中国五矿集团旗下骨干子企业,中冶建工的发展轨迹始终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从三线建设的浪潮中诞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长,于新时代的征程中跨越,这家拥有六十年深厚历史的企业,在“十四五”时期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为迈向一流筑牢了坚实基础。
红色传承
熔铸忠诚担当的精神底色
中冶建工的诞生与发展,始终承载着服务国家战略的初心与使命。1965年,正处于国民经济调整期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前夕,中冶建工的前身——第十八冶金建设公司在重庆成立,“听党指挥、忠诚担当”的红色基因自此便深深融入企业血脉。
创业初期,老一辈建设者怀揣“忠党报国、冶金强国”的坚定信念,南征北战,艰苦奋斗,在中国冶金工业史上立下赫赫战功。从成功安装我国第一台合金钢坯连铸机,终结蒸汽机轧钢历史,到以18个月建成百万吨铁系统,再到仅用35天建成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连轧线并一次投产成功——热血与汗水铸就的丰碑,为国家钢铁工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后,中冶建工积极适应时代变革,开启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战略转型。2006年,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成了从“冶金建设国家队”向“基本建设主力军”的战略转型,为后续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
进入新时代,中冶建工牢牢把握历史机遇,持续深化改革,逐步构建起“四特十甲”完备资质体系和“投、融、建、管、营”全产业链服务能力,积极服务区域协调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企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已成为重庆建筑行业当之无愧的“重庆第一”,并稳步跻身西南地区一流建筑企业阵营,实现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效益的内涵式增长。如今,中冶建工步履铿锵,正朝着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目标不断跨越。
六十载风雨兼程,从传统单一施工到现代化的建筑业全产业链服务,“团结、创新、诚信、务实、自强”的企业品格,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冶建工人奋勇前行。这份传承,不仅在于历史的荣光,更在于为“十四五”时期的攻坚克难注入了强大精神力量。
砥砺奋进
铸就高质量发展硬核实力
“十四五”时期,是国家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也是中冶建工承前启后、实现战略性跃升的重要五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市场环境,中冶建工以一系列务实举措开创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战略转型实现重大突破,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公司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推进业务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十四五”期间,构建了以建设服务、房地产开发与物业服务、资产与资本运营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其中,建设服务板块作为核心支柱,贡献了公司绝大部分的营收与利润。
面对传统房建与市政交通市场日趋饱和的态势,公司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将新能源领域作为转型升级的关键突破口,成功落地多个重大项目,为传统主业注入了新动能。
作为首家进入雄安新区的驻渝央企,中冶建工在当地实现了从“零”到“群”的市场突破,累计承建容西片区安置房等二十余项重大工程,合同额近百亿元,并获评“雄安质量”杰出贡献单位,彰显了企业的实力与担当。
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管理体系全面升级。2024年,公司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推动管理体系系统升级。改革围绕新型管理体系建设全面展开:依据业绩考核推进机构精简,将二级单位由23家压减至18家,并建立起“集中集约与分级授权”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同时,公司大力推行阿米巴经营,构建起“指标、价格、核算、考核”四大经济运行体系;在人事制度上,系统推进“六支队伍”建设,加快年轻干部与高端人才的引育步伐,并通过推行“起立”机制、开展全员竞聘,刚性运用考核结果,树立了“忠诚为要、业绩为先”的鲜明导向,全面激发了组织与人才的活力。
市场开拓取得显著成效,营销体系变革图强。公司持续优化“1+M+N”区域市场布局,加大对优势区域的资源投入。坚定不移“走出去”,深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重点市场。为推动市场开拓提质增效,公司深入推进营销体系变革:设立多家区域营销公司,构建一体化营销网络;优化管理架构,成立市场营销中心并下设专业工作组,强化总部战略引领与统筹协调功能;建立“1+4+X”条块结合的责任体系,实施更具激励性的业绩提成机制,全面激发营销队伍活力。2021年至2024年,公司累计新签合同额突破2500亿元,成功斩获江阴城市更新、淄博快速路、华科大新校区等一批重大工程,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精益管理锻造卓越品牌,大商务体系驱动降本增效。公司推动“大履约”体系优化升级,深化“法人管项目”理念,系统构建项目策划、资源配置、技商结合、双优化及数字化管理等五大核心能力,推行项目管理“铁三角”量化评价机制,夯实高品质履约的管理根基。5年来,公司三度问鼎“鲁班奖”,五获“国优奖”,摘得中施企协项目管理“特等成果”。
完善“大商务”体系,整合招采与经营预算职能,通过规模化集采与精细化管控实现降本增效。树立“全员、全过程、全要素”成本管控理念,严格执行贯穿标前测算、过程管控至结算复审的“全过程穿透式管理”,严控各项费用支出,全面提升经营创效能力。
科技创新塑造核心优势,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公司聚焦建筑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三化”融合,明确以产品、材料、施工技术为核心的研发方向,构建了“一企四高新”创新平台体系,拥有两家专精特新企业、两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公司累计取得126项省部级以上工法、175项核心技术、2259项有效专利,累计获近500项国家和省部级优质工程奖。此外,公司还率先通过两化融合贯标试点,获评最高等级认证,跻身行业前列。
风险防控筑牢发展根基,保障企业行稳致远。公司构建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修订管理标准,明确50项关键风险指标,并按月评估,建立“红橙黄蓝”四色预警机制,实现风险的动态分级管控。对高风险项目推行“一项一策”与领导包保,建立“新项目风险熔断机制”,从源头阻断风险。
在资金风险防控方面,将逾期清欠与领导班子绩效强挂钩,综合运用法律清欠、债务重组、专项债化解等手段,推进重大逾期资金回收。严格执行“无预算不支付”、持续压降融资成本,现金流状况改善,风控防线全面筑牢。
通过体系化防控,公司存量风险化解成效显著,解决多个重大项目历史遗留问题,收回大额逾期资金,化解潜在债务风险。
建强堡垒厚植优势,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切实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将党的领导有机融入公司治理各个环节。树立大抓基层导向,推动党建工作向一线深化和拓展。持续开展“党旗飘扬、党徽闪光”系列行动和中冶建工136党建品牌建设,促进党支部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
全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进理念融合与价值引领,凝练形成“创新驱动、效率优先、品质坚守、追求卓越”的企业价值观,并系统构建六大核心理念和十大专项理念。2025年,公司下属单位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彰显企业文化建设成效。
继往开来
擘画一流企业宏伟蓝图
基于“十四五”时期打下的坚实基础,中冶建工已然绘就了“十五五”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向更高目标迈进的新征程。
明确发展愿景,指引前进方向。确立“建设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建筑业全产业链企业”的宏伟愿景,制定清晰的“三步走”战略发展路径:通过设立循序渐进的阶段性目标,从夯实区域根基到提升全国影响力,最终迈向全球舞台。这一愿景凝聚了全体员工的共识,指引着企业前进的方向。
优化业务布局,塑造差异化优势。确立“一核心两支撑一特色”的业务新格局,即以工程建设为核心,以勘察设计、投资运维服务为支撑,以绿色建材为特色。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全面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创新发展战略,开辟增长新路。推出营销主体转型提升“三步走”战略,通过设立区域性营销公司、推进二级单位结对子、实现区域公司与实体公司融合发展,逐步打造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实体化经营体系。聚焦新型城镇化、数字化与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布局,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极,以创新驱动发展。
打造综合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致力于打造管理、履约、全产业链服务、资本资金、企业文化“五个一流”的综合新优势。聚焦研发设计、履约服务、资本运作、运营管理“四端”建设,打通全产业链闭环,筑牢差异化竞争根基,塑造核心优势。
强化党建引领,凝聚奋进合力。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保证,贯穿“十五五”规划制定和实施全过程。党委以“把方向”锚定发展航向,以“管大局”统筹改革攻坚,以“保落实”压实目标责任,确保企业发展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各项任务部署落地见效。
从三线建设的历史深处走来,向世界一流的宏伟目标迈进。
站在中国五矿集团成立75周年、中冶建工成立60周年的节点,展望“十五五”,中冶建工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持续用实干与实绩谱写一流建筑业全产业链企业的崭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余明浩
图片由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