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发布2024年度居民健康状况报告长寿在全市首推工业园区社区化治理重庆12个县实施大学生就业补贴政策杨波:三十八载焊铸钢铁脊梁 万千焊印镌刻大国匠心
第008版:重庆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发布2024年度居民健康状况报告
长寿在全市首推工业园区社区化治理
重庆12个县实施大学生就业补贴政策
杨波:三十八载焊铸钢铁脊梁 万千焊印镌刻大国匠心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1 月 0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企业“卸包袱” 为职工“安个家”
长寿在全市首推工业园区社区化治理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刘翰书

  晏家工业社区职工在开展体育活动。(受访者供图)

  近日,困扰长寿经开区晏家组团企业职工的通勤难题,有望得到根本性缓解——园区内计划新增的3条环行公交线路已完成勘察。从问题浮现到方案拟定,仅用了一周多时间。

  去年,长寿区在全市率先推行工业社区治理模式,即采取社区治理方式管理工业园区,推动园区治理从传统管理向现代服务转型。

  新机制

  从“管理”到“治理”

  长寿经开区拥有众多工业企业。随着企业数量和职工队伍不断增多,园区管理也面临着诸多难题:比如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存在“真空地带”,企业除了生产经营,还需应对大量繁杂的社会性事务;职工的急难愁盼问题也常常得不到高效响应。

  “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要求逐步剥离开发区的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对我们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长寿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苏勇介绍,基于此,长寿区于2023年10月启动工业社区试点,在晏家、江南、新市3个工业组团同步组建工业社区。

  改革关键在于将传统的园区管理思维,转变为贴近一线的“治理+服务”思维。“本质上,就是把服务送到离企业和职工最近的地方,打通园区治理的‘最后一百米’,乃至‘最后一米’。”苏勇说。

  晏家工业社区,便是这3个先行者之一。它服务于晏家组团525家企业和4.5万余名职工。社区团队汇聚了社区工作者、党群工作者、专职调解员等专业人员,更有一支77人的企业网格员队伍深入一线,形成了“网格发现、社区响应、部门联动”的快速反应机制。

  好服务

  从“一件事”到“一类事”

  工业社区的生命力在于服务,服务的成效体现在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上。2024年1月正式运行以来,晏家工业社区的精准服务覆盖了企业用工、租房难题,职工通勤,子女看护等事项。

  好在于响应快。重庆昊翔纸制品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冉丽娟对今年7月的招聘困境记忆犹新。当时,公司搬运工、操作工等岗位面临30多人的缺口。

  晏家工业社区网格员熊玎妍很快得知了消息。她立即多渠道发布招聘信息,并从求职信息库里筛选匹配的求职者,逐一打电话沟通。短短3天,上百名求职者表达了意向,最终20多人成功入职,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截至目前,晏家工业社区已累计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需求超1000人次。

  好在于切入准。正新橡胶(重庆)有限公司的李莉(化名)和她在望变电气工作的丈夫王强(化名),是园区的双职工。每年寒暑假,两个孩子的看护问题都是夫妻俩的头疼事。

  自从晏家工业社区办起了寒暑假职工子女托管班,难题迎刃而解。“早上7点半送到社区,下午7点再去接,一点不耽误工作。上午辅导作业,下午就是美术、手工、体育活动,他们可喜欢了!”李莉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连续两年,已有4200人次职工子女在托管班安全、快乐地度过假期。

  好在于服务暖。重庆康普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曾为员工租房问题困扰。晏家工业社区主动介入,整合辖区房源信息,搭建供需平台,最终帮企业找到了价格合理、条件适宜的房源。“工业社区真是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让我们能更专注于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感慨。

  新格局

  从化解千千结到凝聚万家心

  长寿区晏家街道党工委书记冯渝表示,工业社区的“新”,还在于它构建了园区治理的新生态——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服务站”,更是化解矛盾的“稳定器”和凝聚人心的“磁力场”。

  今年7月,在园区一家企业食堂当厨师的李杰(化名),因企业人员优化被解除劳动合同,他认为企业的行为属于违法解除,要求2n赔偿金。

  晏家工业社区专职调解员刘兴丽得知后,首先为双方厘清了法律界限,专业、耐心地向他们解释法规。最终双方达成一致,签下了调解协议书,一场可能升级的矛盾得以化解。截至目前,晏家工业社区已协调处理劳资纠纷、工伤工亡等各类事件366件次,涉及企业150余家次,职工800余人次,总额5300余万元。

  工业社区的治理,不仅在于化解矛盾,更在于凝聚人心。每周二三四晚上的惠企课堂,包含书画、摄影、瑜伽等特色课程,吸引众多职工前来充电;定期举办的各类球赛、技能提升、“经开之夜”晚会、青年职工交友联谊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职工的业余生活。“这让我们在工作之余有了放松和交流的平台,感觉自己也成了园区这个‘大家庭’的一分子。”一名青年职工说。

  据悉,晏家工业社区已开展各类活动130余场,累计参与企业1600余家次,职工9000余人次,共享场馆预约使用超3000人次。

  “工业社区的本质是构建一个园区治理的共同体。”在晏家工业社区主任程怡看来,它让政府服务更贴近,让企业诉求有回应,让职工困难能解决,让各方力量能汇聚,让园区成为一个有温度、有归属感、能够激发创造力的美好家园。

  “我们今年的重点任务包括健全党建统领体制机制、全面融入‘141’基层智治体系、优化需求与资源‘三张清单’、开发综合应用场景、引入‘社区合伙人’等。”冯渝告诉记者,到2027年,晏家工业社区服务网络将全面构建、整体成势,数字化应用广泛普及,形成多方参与、协同高效、齐抓共管的格局。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