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部剧获评文华奖绽放时代华彩 重庆四部作品摘得群星奖
第005版: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三部剧获评文华奖
绽放时代华彩 重庆四部作品摘得群星奖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1 月 0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艺动巴山蜀水 共绘时代新篇

绽放时代华彩 重庆四部作品摘得群星奖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李晟

  群星奖 舞蹈《织卡织卡》剧照

  群星奖 表演唱《高粱杆儿节节甜》剧照

  群星奖 谐剧《非诚勿扰》剧照

  群星奖 小品《一票难求》剧照

  11月4日,第二十届群星奖正式揭晓,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广场舞、群众合唱六大艺术门类共60部作品获奖。重庆选送的舞蹈《织卡织卡》、表演唱《高粱杆儿节节甜》、谐剧《非诚勿扰》及小品《一票难求》,摘得群众文艺领域的政府最高奖——群星奖。

  这不仅是对重庆基层文艺工作者深耕不辍的肯定,更是巴渝文化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的生动写照,标志着重庆群众文艺创作迈上了新台阶。

  深耕本土

  让优秀传统文化舞台新生

  重庆的群众文艺创作,始终植根于本土文化的沃土之中,致力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织卡织卡》与《高粱杆儿节节甜》正是在这一方面深入实践的结果。

  舞蹈《织卡织卡》的创作灵感,源自土家族妇女围坐织锦的日常生活。编导团队多次深入土家族聚居区采风,目睹了传承人用布满老茧的手在古老腰机上织出繁复的“台台花”纹样。

  舞者们在舞台上以身体为线,臂展如梭,腰肢为轴,精准复现引纬、打纬、提综等织锦动作,将千年的非遗技艺转化为艺术语言。其中最精彩的“穿梭”段落,舞者通过队形巧妙变化,现场“织”出西兰卡普经典纹样“四十八勾”。当这种象征太阳光芒的纹样在舞台上绽放时,赢得了现场观众如潮的喝彩声。

  表演唱《高粱杆儿节节甜》,源于上世纪60年代流传于巴南地区的同名民歌,是群众文艺工作者于上世纪80年代深入乡野田间采集,并记谱、整理而成。

  创作团队在保留原曲神韵的基础上,进行了“颠覆性改编”,将原本仅八小节、相对简单上口的乐句,拓展为一首结构完整、层次丰富、长达5分多钟的立体舞台表演唱。作品中大量运用了生动、俏皮的重庆方言衬词,巧妙地凸显了重庆女子辣中带甜、爽朗娇俏而又不失温婉的独特风情。

  聚焦凡人

  用真情故事触动人心

  《非诚勿扰》和《一票难求》通过聚焦平凡人物的真实故事,以小见大,引发了广泛的情感共鸣。

  谐剧《非诚勿扰》将全国道德模范杨德碧带着公婆改嫁的感人事迹搬上舞台。编导鲁广峰决定用“一人独演,独演一人”的谐剧形式,展现一个普通农村妇女丰富的内心世界。

  主演但翠莲为精准塑造角色,深入实地采风,与杨德碧共同生活。最终,她在舞台上一人分饰四个角色,成功将人物的坚韧、豁达与温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在方言的幽默中感受温暖、体会真情。

  小品《一票难求》通过一张戏票、两个保安,演绎出一段关于坚守与情谊的暖心故事。老戏骨曲春雷为演活即将退休的保安老杨,长期“泡”在保安亭,与保安们聊家常、同站岗。

  舞台上,他那句“我要把自己的岗站完”,不仅是角色对岗位的告别,更是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与内心责任感的写照,朴素而震撼,直抵人心。

  匠心打磨

  诠释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荣誉的背后,是创作团队数年如一日的匠心坚守、精益求精与团结协作,是用汗水与热爱浇灌出的艺术之花。

  《织卡织卡》的打磨历时近两年。演员们为体会织锦手感,亲自上机操作,一坐就是一整天,手指被丝线磨出血泡仍坚持不辍,最终用绝美的肢体动作,在舞台上将西兰卡普的编织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音乐创作同样凝聚匠心,团队使用真正的木质织机进行录音,将那清脆中带着涩滞的“织卡织卡”声,与土家族“哭嫁歌”旋律融合,使之成为舞蹈的灵魂律动。

  《高粱杆儿节节甜》的表演团队,是从重庆各区县优中选优组建而成,他们把排练厅的地毯当成临时床铺,每周至少两次联排,风雨无阻地坚持了两年。

  《非诚勿扰》和《一票难求》的成功,说明了能真正打动人的,是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对人性的细腻刻画,以及那份无法伪装的真诚。

  从土家织锦的千年技艺,到巴渝民歌的甜美韵律;从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到平凡岗位的温情坚守——重庆这4部获得群星奖的作品,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真挚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呈现,共同绘就了一幅民族的、群众的、时代的文艺画卷,生动诠释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真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