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十万“河小青”共护母亲河国家气候观象台落户重庆为企业挽回损失700余万元告别“最长夏天”,重庆秋天会“迟到早退”吗育种亦育人 科研不“闭门”逐绿而行向绿而兴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以生态变迁促产业重塑
第007版:重庆
上一版 下一版 
川渝十万“河小青”共护母亲河
国家气候观象台落户重庆
为企业挽回损失700余万元
告别“最长夏天”,重庆秋天会“迟到早退”吗
育种亦育人 科研不“闭门”
逐绿而行向绿而兴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以生态变迁促产业重塑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0 月 3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家气候观象台落户重庆

  本报讯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朱婷)10月30日,记者从市气象局获悉,经中国气象局批准,重庆歌乐山将建设国家气候观象台,进一步提升气候系统多圈层观测能力推动科技创新与协同合作。

  国家气候观象台是中国对气候系统多圈层(大气圈、水圈、冰雪圈、岩石圈、生物圈)及其相互作用开展长期连续立体观测的国家级地面综合气象观测站,兼具科学研究、开放合作和人才培养功能。

  为何落户重庆?

  市气象局相关人士介绍,重庆地处青藏高原向中国东部平原过渡的关键地带,属四川盆地环境综合观测区东部边缘、华西秋雨区,具有显著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征。重庆中心城区位于重庆中西部川东平行岭谷区域,呈现青山纵隔、江峡相拥的自然山水格局,城市开发强度大、建筑高耸密集,依附地形呈独特的“上下半城”结构,堪称大城市中罕见的山地样板。地理区位、复杂地形与高强度人类活动共同导致气象要素时空差异显著,塑造出独特的山地城市气候,是开展山地城市气候及气候变化特征观测和研究的天然实验场。

  根据规划,歌乐山国家气候观象台将以沙坪坝国家基本气象站和重庆国家高空气象观测站为主站,开展山地城市冠层监测、山地城市生态系统监测等,构建“山地-河网-城市”多圈层一体化观测网。深入研究山地城市的气候效应,研发精细化气候治理技术,持续提升在山地城市规划辅助、城市天气气候监测及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等领域的气候治理精细化能力,为增强城市防灾减灾救灾水平提供科技支撑,助力重庆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韧性城市和美丽城市建设,推动重庆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此前,我国已建设完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持续开展气候系统多圈层及其相互作用的长期、连续、立体、综合观测,获取涵盖全部基本气候变量的长序列、全方位、高精度、无缝隙观测数据,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升气象服务能力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