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如何不再“大拆大建”?10月28日,在2025中国(重庆)城市更新论坛暨资源对接大会上,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城市更新已不再是简单的物理空间改造,而是涉及发展理念、运营方式与文化传承的系统性变革,必须从“政府主导、大拆大建”转向“以人为本、运营前置、多元共治”的可持续模式。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杨保军强调,城市更新必须回归人的需求本质,从理想化规划转向对社会真实需求、市场真实需求的精准响应。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城市更新应摒弃“重物轻人”的传统思维,转向“以人为本”的精细化运营。通过体检评估、需求调研等手段,精准识别城市短板与居民痛点,确保更新项目真正惠及民生。
“城市更新已进入‘运维时代’。”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主任秦虹指出,过去“重建设轻运营”的模式导致大量空间闲置低效,而未来城市更新必须树立长期主义思维,构建规划、建设、投资、运维一体化的新模式。
秦虹形象地比喻:城市更新如同更新一台旧电脑,“不仅要换硬件,还要重写代码、重装系统”。这意味着必须构建“政策—金融—运营”三位一体的新体系。在政策层面,需建立国家、地方、项目三级贯通、弹性适应的制度环境;在金融层面,应推动财政资金撬动、金融工具创新与社会耐心资本进入;在运营层面,则要区分居住、公共与产业三类空间,实施差异化运营。
厦门朗乡投资公司董事长李亚明指出,城市更新是“重新寻找城市精神的过程”,需从政府单一管理转向多元共治,城市更新的成功离不开政府、市场、居民与专业团队的协同努力。
在资本层面,高和更新公司首席执行官王柯翔提出了“大资管算法”与“多层次REITs接力”路径。他指出,城市更新不应再算“回本周期”,而应通过资产现金流估值、资本市场接力实现资金快速回流。“国有资本应尽快从不动产中抽身,投向产业与民生。”
他呼吁平台公司从“将”变“帅”,推动轻重资产分离、社会资本分类参与,让城市更新从“政府包揽”走向“社会共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