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在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市长论坛(2025·重庆)主论坛上,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党组书记、主任唐小平聚焦“高质量、内涵式、可持续”这三个关键词,分享了近年来重庆所作的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一:“高质量”
以片区更新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唐小平介绍,重庆强化系统观念,统筹城市能级和产业能级,推动城市更新从小区到街区到片区,一体推进功能补短与品质提升。
具体实践中,重庆坚持整体谋划、连片打造,全面梳理问题短板与闲置空间,形成“一本账”,通过“专项规划—片区策划—项目方案”机制,形成片区更新“一张图”,并在此基础上,以点线面结合方式,一体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
重庆采取划小“作业单元”、滚动实施项目的策略,让群众及时看到变化。例如,观音桥商圈片区更新项目,以轨道站点为“花芯”,建设周边主次支路等10余条“花茎”,实施北仓里、洋河社区等15个“花瓣”项目,项目建成后商圈客流量同比增加30%。
重庆实施地下管线一体化治理,建成全国首个省级全域全量地下管线数字孪生系统,管线挖损率同比下降70%。通过打通断头路、打造“山城步道”等举措,重庆在全国超大城市交通运行评价中排名第3。
关键词二:“内涵式”
以“四态融合”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
重庆坚持统筹形态、业态、文态、神态,通过不断挖掘新空间、营造新场景、植入新业态、注入新元素,来展现现代化人民城市生生不息的新形象。
在修复城市界面方面,重庆推进临街建筑风貌治理和城市景观生态修复,整体提升内环快速、渝航大道等10条美丽廊道。针对“两江四岸”城市主轴存在的问题,实施美丽滨江线整体提升攻坚行动,目前已建成开放70公里,投用江北嘴江滩公园等18个高品质滨江公共空间。
为导入新产业、营造新场景,重庆盘活“四区一点”(商区、校区、院区、园区、轨道站点)周边的闲置空间及老旧厂房、防空洞等遗存,开展“三创”行动植入多元业态。例如,重庆师范大学老教学楼改造的“拾光格”数字软件园,已入驻企业73家,带动就业超2000人,年产值超3.5亿元。
在延续城市文脉、传承城市精神方面,重庆坚持“老城不能再拆”,保护各类文化遗存。在歌乐山-磁器口片区更新中,融入红岩等文化元素,带来文化传承与旅游增收“双丰收”。
关键词三:“可持续”
搭建“四大底座”推动可持续城市更新
重庆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通过改革,全力构建“四大底座”,以体系化能力推动城市更新迈向新阶段。
第一个底座是城市更新数据底座。重庆打通城市体检数据,构建涵盖房屋、管线、路桥等要素的高质量数据集,并接入数字重庆IRS系统。
第二个底座是城市更新政策底座。重庆推动城市更新立法,出台《重庆市支持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十七条措施》等文件,提供土地、规划、业态转换等配套政策支持。
第三个底座是城市更新金融底座。重庆建立政金企协作机制,出台金融支持城市更新通知,从十大方向强化引导,撬动社会资本。
第四个底座是“规建运治”一体化AI底座。重庆打破数据与流程壁垒,构建“体检画像—规划赋能—多元融资—一体实施—运营治理”新机制,研发AI智能体,提升城市更新项目自动生成等综合能力。
下一步,重庆将锚定直辖30周年重要节点,在3年内滚动实施一批总投资额达4000亿元的城市更新项目,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