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为了一封来自服刑人员的信,为了无人照管的两个孩子,他驱车百里来到大山深处。一趟趟跑相关部门,在他的努力之下,最终,两个孩子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细心的吴波还了解到,两个孩子被同学嘲笑,性格变得孤僻自卑。于是,他又联系心理老师做辅导,直到孩子们脸上绽放出笑容。
“当我把所做的一切告诉服刑人员张某,他一下子就哭了。他说,一定好好改造,争取早点出去和孩子们团聚……”吴波感慨道,那一刻,自己深深体会到法律不仅要惩罚罪恶,更要传递温暖。
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副主任李非白讲述了“以国家之名站在孩子身后”的故事。
7年前,一场车祸带走了3名女孩的父亲,母亲此前早逝,孩子们一夜之间成了孤儿。
“难的不是办理交通肇事案,而是案件办结后,孩子的明天在哪里?”李非白说。解决监护问题、落实孤儿津贴、争取临时救助……她和同事用3年陪伴,成为3名孤儿身后最坚实的依靠。
“前不久家访,看见孩子们阳台上摆满了绿植,还养了小猫小狗,那种发自内心的笑又回到了她们脸上。”李非白感慨道,办案有期限,守护没有,“不管多难,都要竭尽全力,守护孩子茁壮成长。”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璧山区法院法官助理韩丹讲述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故事。十年前,一堂法治课在她心中种下“光的种子”;十年后,她追光而来,坚定报考法学院校,终于穿上了一身政法制服。从被守护到守护者,她成为渝检护“未”路上动人的回响。
据介绍,渝检护“未”团队主要从事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工作,团队牢记“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的嘱托,用法守护未成年人成长之路,用爱诠释社会温度,从法律条文中感悟法治精神,在法理情的有机统一中实现公平正义,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作出了突出贡献,对促进提升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社会治理效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2012年维权岗推广到全市检察机关,由1个拓展到45个,到2018年吸纳社工、医师、志愿者等参与进来,组成综合施治的“护未联盟”,再到2023年重庆全域部署“莎姐守未”专项行动,凝聚起“六大保护”合力,共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今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渝检护“未”团队代表“时代楷模”称号。
当天的分享会,荣昌区各乡镇、部门干部群众,以及政法干警代表、教师代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人员等700余人参加。分享会上,不少人被深深打动。
荣昌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巫德玲表示,将以渝检护“未”团队代表为榜样,充分发挥妇联作用,用心用情、久久为功,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服务妇女儿童民生需求,扎实开展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赋能女性全面发展。
接下来,渝检护“未”团队代表先进事迹分享会还将在我市机关、高校、区县等基层单位陆续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