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省招聘会”看青年就业新动向城市治理开放日主题活动启动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重庆站活动启动重庆17家企业组团亮相第十届版博会党建引领职教高质量发展 担当作为打造“三大高地”
第006版:重庆
上一版 下一版 
从“跨省招聘会”看青年就业新动向
城市治理开放日主题活动启动
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重庆站活动启动
重庆17家企业组团亮相第十届版博会
党建引领职教高质量发展 担当作为打造“三大高地”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0 月 1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党建引领职教高质量发展 担当作为打造“三大高地”

  当前,职业教育正处于深化体系建设改革、加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巨大的战略机遇。

  立德树人,时代使命;服务大局,职教所系。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重庆工程职院”)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坚持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16520”党建体系,全力打造市域高职院校党建工作高地、思政育人高地、职业教育高地“三大高地”,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积极贡献职教力量。

  系统谋划

  擘画党建引领发展新蓝图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决扛起政治责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不仅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核心共识,更是重庆工程职院躬身实践的行动指南。学校党委打破传统党建工作壁垒,以系统思维构建起“16520”党建体系,全面擘画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蓝图。

  该体系以“党建工作质量实现整体跃升,党建统领事业发展成效显著”为1个总目标,围绕“党的全面领导更加坚强有力,思想政治引领更加精准高效,基层组织建设更加坚实稳固,干部人才队伍更加可靠过硬,抓党建带全局更加扎实深入,政治生态涵养更加风清气正”6个具体目标破难点,通过健全“政治铸魂、思政育人、组织强基、选育管用、党建统领”5个工作子体系形成闭环,依托“四条路径”“四项工程”“四大行动”“四个计划”“四种机制”20项具体举措,让党建工作从“宏观部署”走向“微观落地”。

  体系高效运转,离不开机制保障。学校创新构建“四个一”工作机制,点燃“16520”体系动力引擎。“一盘棋”部署,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升级党建统领“666”工作机制,推动党建与业务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一手抓”落实,建立“党委统筹、部门协同、基层执行”的三级落实链条,层层压实工作责任;“一把尺”考评,强化跟踪问效和督查督办,树立实干实绩导向;“一片云”智治,前瞻布局“1359N”弘e工程・智慧校园,构建数智生态。

  体系落地生根,同样离不开坚强组织堡垒和过硬党员队伍。学校创新组织标准化、任务项目化、队伍专业化管理,开创组织工作新境界。近5年,入选全国党建“样板支部”2个、市党建“双创”单位7个,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1个、市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2个。

  如今的重庆工程职院,党的全面领导更加坚强有力,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师生干事创业热情更加昂扬奋进,高质量发展更加活力奔涌。

  协同发力

  构建思政育人新格局

  校园数字化思政场馆里,智能机器人讲解、VR虚拟互动,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校史馆泛黄的毕业证书、老照片,让学生感受学校“技能筑梦、职教兴国”壮阔征程……这是该校培根铸魂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学校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深抓实多项工程,构建协同发力的思政育人新格局。

  以“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为核心,深入实施“1448”思政育人计划,建好思政、文化、实践、网络四大课堂,推进课程、图谱、资源、基地四项建设,实施理论引领、红岩精神传承等八项行动,打造多维立体育人空间。

  以“铸魂培根强师工程”为支撑,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常态化开展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实施专业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计划,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持续增强。

  以“校园文化赋能工程”为载体,升级校史馆,完善视觉形象系统,着力打造校园文化地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氛围日益浓厚。

  近年来,学校思政工作提质增效、成果丰硕:学校入选全国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典型学校案例、全国课程思政教学示范课程团队1个,立项教育部思政工作精品项目1项、重庆市思政工作质量提升项目10项,入选重庆市“三全育人”培育单位、重庆市首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试点单位、重庆市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连续3年获评“三下乡”社会实践全国先进表彰、重庆市共青团工作考核“特等”等次,多次荣获重庆市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竞赛、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特等奖。

  深度融合

  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势能

  抓党建,最终体现和落实在提高办学治校水平和服务支撑引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上。重庆工程职院紧扣重庆“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以产教融合为纽带,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服务发展的硬核实力,打造职业教育高地。

  协同育人,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构建“政行园企校”五元协同联动机制,入选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1个,牵头组建重庆市域产教联合体4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4个,联合组建国家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1个。创新“类上班”培养模式,近3年毕业生总体去向落实率97.25%,累计为区域输送12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毕业即上岗”。

  科研赋能,破解企业技术难题。以“有组织科研”破局,建成“刘人怀院士专家工作站”等1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在宗申、长安等企业设立30余个博士、教授工作站。近五年,立项省部级以上项目34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类项目4项,科技服务与社会贡献能力持续增强。

  开放办学,扩大职教国际影响。积极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打造“渝工程”国际品牌,建成重庆高职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俄智能制造国际学院、重庆首个国家级鲁班工坊——坦桑尼亚鲁班工坊,创新构建“CEC”高职国际合作育人范式并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荣获世界职教院校联盟(WFCP)卓越奖银奖、重庆市外事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党建引领下,学校事业发展成效显著。国家首轮“双高计划”建设终期绩效验收获“优”,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期“双高计划”建设专业群1个;近五年,学生获全国/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金奖)数量20项;特别是2024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荣获4金5银5铜,金奖及奖牌总数并列全国高职第一,成为全国唯一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高校集体奖的高职院校,不断以人才培养硬实力奏响职业教育时代强音。

  文秀月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