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指出,要突出抓党建带全局,持续健全党对城市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做好城市工作根本在党的领导、关键在领导干部。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依规治党为引领,不断健全党对城市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内法规对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政治引领和制度保障作用。
完善党建统领超大城市工作体系。超大城市工作涉及利益主体多元、矛盾风险交织,必须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全过程各方面。一是持续完善党建统领“885”工作体系。坚持以党建统领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健全抓党建带全局工作体系,完善城市治理问题库,形成任务清单,推动任务落地、打表推进。统筹组织资源、整合组织力量、发挥组织优势,推动组织体系和治理体系有机衔接、融合发力,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市域治理、城市建设全过程各方面。二是健全党对城市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各级党委(党组)对城市重大工作的决策机制,不断提高党组织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推动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城市精细化治理优势。坚持以数字化理念引领城市治理方式重塑,发挥好各级党委(党组)在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的领导作用,不断健全感知预警、决策处置、监督评价、复盘改进城市治理闭环工作体系。三是建强超大城市基层堡垒。奋力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不断提升“141”基层智治体系实战效能,加快建成基层智治挂图实战体系,动态优化镇街、村社、网格三级权责清单,推动数字化应用在基层的贯通落地,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加强超大城市工作制度机制保障。超大城市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不断健全完善城市工作制度保障,深入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各领域各层级各类型法规制度的立改废释,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良性互动格局基本形成。一是提升城市运行效能。完善市与区县高效联动管理体制机制,在中心城区构建市级统筹、一贯到底的体制机制。严格落实中心城区“大综合一体化”治理实施方案及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八大行动”等政策文件,深化“多规合一”国土空间治理,推进重庆市国土空间规划地方立法。二是提升城市宜居便捷水平。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围绕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优化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建章立制。出台实施深化党建引领“民呼我为”改革实施方案,持续优化涉企涉民服务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办”、中心城区交通堵点综合治理、“一老一小”服务保障等机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提升城市安全韧性能力。健全完善平安重庆建设制度机制,实施本质安全提级行动,构建城市安全风险闭环管控机制,健全城市风险全流程管控体系,不断提高安全风险防控水平和重大灾害应对能力。完善“全灾种、大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健全各部门多层级协同响应机制,探索建立常态化超大城市体检与预防机制。四是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打造新时代文化强市,大力弘扬“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重庆城市精神,完善“重庆好人”“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等先进典型选树机制,全面提升城市文化气质。
不断激发超大城市活力和效能。实现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是建设现代化新重庆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要紧紧扭住党内法规制度执行这个关键,以明确的责任、顽强的韧劲,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落地见效、开花结果。一是压实各方责任。明确超大城市治理工作各项举措的牵头单位、参与单位和责任事项,细化落实党组织主体责任、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责任,以及党委(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领导干部责任,确保每一项制度措施有人抓、有人管。二是加强学习宣传。充分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城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对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城市建设的学习宣传,畅通群众建议征集渠道,将民意民智转化为治理的良策实招。鼓励“两代表一委员”、新闻媒体参与城市工作,健全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机制,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三是强化执行监督。优化完善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监督机制,制度化、常态化开展超大城市工作相关重要制度文件的实施督查,将重要改革落实情况纳入巡视巡察内容,加强考核通报和追责问责,坚决防止在推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中出现消极畏难、推诿扯皮等不良现象。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