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改革,做好顶层设计、查漏补缺、提质增效文章。这一重要论述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党内法规工作明确了理论主线、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深化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改革,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规治党的重要论述,坚决扛起政治责任,推动理念更新、认识革新、方法创新,更好发挥党内法规制度引领保障作用,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深化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改革,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党规姓党,政治性是党内法规的根本属性。深化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改革,必须强化政治统领,找准政治坐标,注重政治效果,确保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一是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根本指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党内法规制度学习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校主体班学习的重要内容,引导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大意义,体系化常态化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规治党的重要论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制度规定。二是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穿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全过程各方面,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一贯到底作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首要任务,不断健全完善“两个维护”制度体系,确保“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三是以人民立场为根本立场。制定政策、出台文件时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中央要求、群众期盼、实践需要和新鲜经验结合起来,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民生问题谋划改革政策、出台改革措施,重大政策特别是涉及民生的政策在出台前要进行充分论证和风险评估,确保改革政策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
深化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改革,必须紧紧围绕中心大局,提升制度供给质量。党内法规制度体现着党的全面领导,承载着党的使命担当,保障着党的奋斗目标实现。深化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改革,必须毫不动摇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深入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增强党内法规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有效性。一是在制度规划上下功夫。加强体系谋划,紧扣做实“两大定位”、发挥“三个作用”的新使命新任务,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相统一,做好制度设计、查漏补缺、提质增效文章,统筹推进法规文件规划计划、立项管理工作,有计划地出台保障落实、引领创新、解决问题、务实管用的法规文件,不断增强制度制定的科学性、计划性、前瞻性。二是在制度创新上下功夫。将创新作为衡量法规文件价值的重要标尺,坚持面向社会发展新实践、人民群众新期待,聚焦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提出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三是在制度集成上下功夫。统筹推进法规制度立改废释,统筹考虑制度制定与执行,加强政策制定统一性协调性审查,搞好上下左右、方方面面的配套衔接,健全“问题文件”整改机制,常态化开展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清理,推动各方面政策协同发力、有序衔接。四是在制度把关上下功夫。严格执行中央关于为基层减负有关要求,健全政策性文件制定工作机制,落实调查研究、征求意见、评估论证等必经程序,建立党政发文联动、党规国法衔接、审核审查协同等工作机制,探索发文质量晾晒机制,确保出台的法规文件立得住、行得通、管得了。
深化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改革,必须强化制度权威,取得更大治理效能。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深化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改革,必须扭住执行这个关键,把各方面执规力量统起来、把各领域执规资源整合起来,推动制度优势变成治理成效和发展胜势。一是压实全链条执规责任。紧紧抓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全链条各环节的责任体系,建立责任清单、执规台账,细化落实党组织主体责任、党委办公厅(室)统筹责任、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责任,以及相关单位的牵头执规责任,确保每一部党内法规都有人抓、有人管。二是健全全环节执规机制。着力健全法规制度学习、宣传、教育、实施、观测、评估、监督、清理各环节长效机制,分层分类开展党内法规学习宣传教育,有计划地开展党内法规实施调研和评估,完善党内法规文件实施基层观测点运行机制,确保各项法规制度执行有力、落地见效。三是强化全方位执规监督。优化完善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监督机制,制度化、常态化开展党内重要法规文件实施督查,将党内法规执行情况纳入巡视巡察内容,坚持党委常委会每年听取党内法规制度执行情况汇报,加强考核评价和追责问责,让“软法”变“硬法”,形成强大执规震慑。四是形成全过程执规示范。牢牢抓住“关键少数”,深化落实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清单制度,建好用好党内法规教育培训基地,切实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法规素养和执规能力,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发挥示范作用,推动形成有规必依、违规必究的浓厚氛围。
(作者单位:重庆市委法规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