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韵重庆需要我们停下来,慢慢品南滨路上的史前故事街角小店
第012版:两江潮副刊
上一版   
新韵重庆需要我们停下来,慢慢品
南滨路上的史前故事
街角小店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9 月 3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滨路上的史前故事

阿蛮

  不久前漫步南滨路,看到下浩老街、重庆开埠历史陈列馆、东水门大桥以及山城魔幻景观的繁华,突然想起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次意外遭遇。

  那时我在一家建筑企业任行政秘书,接到南岸玄坛庙长航职工宿舍工地的一个电话。工友在电话里说,他们挖基坑时发现了一些奇怪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让我去现场做个判断,以免影响施工。

  在朝天门乘轮渡过长江,爬很长一坡岩石梯坎赶到工地,眼前是一壁陡直的巨岩,高约七八米,长约二三十米。岩面上有两串规则排列的凹坑,总共有30来个。每个凹坑都不深,但印痕很宽,像瓜蒂并在一起呈放射状分布的3条黄瓜,又如一个个横着书写的“爪”字。两串凹坑间,每个距离基本相等,就像经过丈量后有意凿出来的。

  看到如此规模的“石刻”作品,我脑海里立即闪过一些古生物形象,猜想那些凹坑可能就是史前留下的恐龙脚印。

  问工人是怎么发现的。回答说那岩石原本覆盖着泥土和藤蔓,因在施工红线内,要凿掉一些岩石。他们掀开藤蔓,刨掉泥土,就看到了那些凹坑,“要真是恐龙脚印,挖还是不挖,得赶快决定。”我跟工地负责人商量,先暂停施工,立即联系考古部门来看看。

  第二天一早,原重庆市博物馆一位姓李的老同志与我一道前往工地,他问我怎么知道那就是恐龙脚印,我说读过一些科普作品,在画报上也看到过,知道恐龙出现在地球的白垩纪。李老师很高兴,说:“你有地质学基础,但说得不准确,应该是侏罗纪到白垩纪之间,距今1亿5千万至7千万年前。”

  到现场后,李老师看到那壁岩石,更加兴奋,说那的确就是恐龙脚印,很完整,很清晰,没有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从两串脚印的形状和大小看,应该是一大一小两只恐龙个体。加上早先在宜宾、合川发现的马门溪龙,可知今天的四川盆地很久以前是一片平原和沼泽,长江和嘉陵江是很久以后才形成的。李老师随即对现场做了考察,拍了照片,又请工人注意保护这些恐龙足迹。

  过了几天,李老师打来电话说,因为现场地势狭窄,不便整体保护,博物馆决定凿下一些恐龙脚印化石保存,并请施工单位协助,要求标本必须完整,原岩也不能损坏。

  我向单位汇报。领导似乎有些为难,说单位没有凿岩机械,只能在岩壁上搭脚手架,请石匠师傅用石工斧和錾子抠凿,一个恐龙脚印需要工时费好几十元。这让博物馆也为了难,因为年度经费有限,竟拿不出足够的钱来支付人工费,最后只抠下来两块化石做研究用。李老师写了封信对我表示感谢,还寄了张恐龙脚印照片作纪念。

  几年后,我在枇杷山重庆市博物馆展厅看到了那两块恐龙脚印化石,想起当年情景,又专程去了一趟玄坛庙寻找旧迹。

  那一片长航宿舍楼还在,但人口更密集,街巷愈加狭窄,我想重见的恐龙脚印怎么也找不到了。是被密集的楼房遮蔽了,还是已经被凿掉?我想象不出来,头脑里反复出现的,则是那一大一小两串脚印幻化出的恐龙母子,在7千万年前蹒跚而行的景象。它们去了哪里?

  又过了些年,长航职工宿舍在南滨路上也成了一个历史概念,那一壁留有中生代地球巨兽遗迹的岩石再不见踪影。经过数次搬家,李老师送我那张恐龙脚印化石照片,也不知夹在哪本书里找不到了,原本生动鲜活的史前故事变成了一个难以追寻的梦。

  不久前到北碚参观自然博物馆,突然看到展厅里那些由远古化石复原的大型恐龙骨架,40多年前的记忆瞬间被唤醒,急切地寻找曾经相识的恐龙脚印。竟然真有,且不止两个!所配文字介绍还标出了出土地——野苗溪重庆足迹。这里的“野苗溪”,在我小时候看到的渡江趸船上写作“野猫溪”。其中的“猫”在老人口里就读作“苗”。重庆野猫溪就在南滨路玄坛庙段长江边。

  感谢考古工作者,让上亿年的物种进化史,在南滨路上浓缩成一幕沧桑之变的活剧,耐人寻味。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