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重庆召开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座谈会。会议强调,要坚持龙头带动、创新制胜、品牌铸魂、生态聚能,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
近年来,重庆新能源汽车一路向“新”疾驰,产业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未来,重庆汽车产业应如何继续凭借“智”力一往无前,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产业能级持续提升,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重庆势头正劲
2024年,重庆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7%,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6.7%。具体来看,2024年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95.32万辆,同比增长90.5%,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一组组极具含金量的数据,为重庆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写下了生动注脚。
品牌向高端跃升。过去,想买一台品牌价值高的汽车,很难绕开奔驰、宝马、保时捷等传统豪华品牌。如今,以“重庆造”为代表的众多中国汽车品牌,如问界M8、M9以及阿维塔、深蓝等正在改变市场格局。目前,“重庆造”新能源汽车均价已跃升至23.6万元。
核心技术持续突破。近年来,重庆汽车产业在智能电驱、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多个领域形成一流的体系化自主创新能力。
整车领域,长安陆续研发“新蓝鲸动力”、金钟罩电池等核心技术;赛力斯自主研发的“魔方技术平台”为全球首个多动力兼容平台,实现超级增程系统油电转换效率行业领先等。
新能源汽车配件上也多点开花:重庆览山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车规级MCU芯片;重庆金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三明治”复合集流体材料,有效解决了新能源汽车锂电池起火爆炸的行业难题。
生态体系加速重塑。重庆已聚集长安、赛力斯、千里科技等头部企业,零部件产业实现“3类系统、12类总成、56类部件”全覆盖。
全市共建成充电桩42.2万个,建成超充站1556座;城市“车路云网图”一体化场景加速构建。
“重庆造”汽车越来越受到全球消费者的认可。2024年,重庆出口汽车47.7万辆。
从传统汽车重镇到加速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重庆持续向上攀登的底气何在
过去,重庆汽车以传统燃油、合资品牌、中低端车型为主。如今,重庆汽车产业已转向以智能网联新能源、自主品牌、中高端车型为主。在加速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迈进的进程中,重庆汽车产业正持续攀登,动力十足。
国家政策持续利好。近年来,重庆汽车产业获得国家层面不少政策支持。如,从入选第一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到成功获批成为“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首批城市,再到入选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城市。今年7月,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全新组建,将长安汽车从兵器装备集团下属的二级子企业,直接在重庆升格为一级央企,体现了国家对重庆汽车产业的重视。
自上而下高度重视。2023年,重庆提出要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并将打造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明确置于体系首位。随即,重庆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扎实的促进政策,顶层设计上的高度重视与系统谋划,为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产业上大力投入。2024年,重庆汽车行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1%,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这让重庆车企在新能源赛道上跑出了“重庆速度”。比如,长安数智工厂实现1.2万台设备组网,成为全球汽车行业5G连接规模最大、性能最高的工厂之一;赛力斯超级工厂1600多台智能终端、3000多台机器人24小时不间断工作,总装车间自动化率达到行业最高水平。
合作开放的姿态格局。眼下,汽车产业已告别单点的产品竞争,转向涵盖技术、产品、供应链、商业模式和用户服务的“全体系生态竞争”。
产业竞争形势复杂,重庆便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引入更多实力强劲的跨界共创者。比如,长安汽车与中国信通、中国汽研、北航等8家单位签约,成立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创新联合体;中国汽研与华为、赛力斯、吉利、理想等,围绕汽车技术国产化替代等领域进行联合研发。这种新型的“协同跨越”,为重庆汽车产业发展装上了强劲引擎。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重庆还需久久为功
当下,重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需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还面临着关键核心技术需突破、本地化配套率需提升、品牌塑造需加强、行业利润水平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仍需脚踏实地、向“新”攀登。
持续优化顶层设计。
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不仅要拥有世界一流汽车品牌、一流核心零部件等“硬本事”,更需要拥有一流技术标准、一流商业运营、一流汽车文化等“软功夫”。重庆要进一步以龙头企业为牵引,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壮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相关企业向世界一流企业迈进;可积极鼓励本地企业、科研院所参与主导制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标准,让“重庆造”得到行业认可、引领行业发展。
持续攻坚最前沿核心技术。
未来的市场竞争只会更激烈,唯有创新,方可制胜。为此,重庆要紧扣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围绕“416”科技创新布局,持续培育新质生产力。面对固态电池、高级别自动驾驶算法、车规级芯片等前沿技术和薄弱环节,重庆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科技创新;在创新要素集聚方面,要建强产业创新综合体,加快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推动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构建完善“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模式;前瞻布局飞行汽车、低空飞行器等,抢占未来发展先机。
构建更优的发展环境。
要让重庆汽车产业持续“长个子”,还需营造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最优发展环境。
可推动汽车产业和金融机构、科研机构、生产性服务机构实现高效协同,更好构建“孵化生成—专精特新—领军链主”的培育体系;要加快构建智能网联新型基础设施网络,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配套服务体系,为产业协同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立足西部,展望世界。如今,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等各条开放通道,为重庆汽车走向世界铺就坚实的道路。在智能化浪潮的大趋势下,重庆正以坚定的步伐、务实的举措,加快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